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入手,分析中山职院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确立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培养社会需要的大批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改革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多元化、多层次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保障。以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为支撑平台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将为国家培养紧缺和特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就业导向与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培养社会需要的大批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步伐,最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进北京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合理与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各级各类学校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特别是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等形势,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任务,成为实施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社会热词     
《今日中学生》2023,(14):5-7
<正>专业调整焦点速递: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新的系统部署。《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质量工程背景下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背景下,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方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体系,加大教学激励力度,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相似文献   

9.
资讯     
《青海教育》2023,(4):3-4
<正>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改革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精神,北京工商大学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出台了《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切实推进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创新与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质量工程。通过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不断深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专业可以彰显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点。以某农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依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结合"两链"打造,遵循"8字螺旋",构建专业层面诊改指标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诊改理念指导下,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40年里,广东省花都区狮岭皮具专业镇借助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潮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狮岭皮具专业镇的健康发展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皮具工匠人才培养分级指标的设定,对扭转当前皮具工匠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促进皮具工匠职业化成长和满足狮岭皮具专业镇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皮具工匠人才分级指标要素的分析,探究出一系列推动皮具人才分级指标实施路径,包括工匠精神在工匠人才分级体系的渗透、现代学徒制在皮具工匠人才分级指标体系的实现、皮具专业镇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皮具专业镇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分级指标培养体系引导人力资源聚集等,从而实现广东省皮具工匠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皮具专业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第—克拉克定理提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互动效应。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验证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存在较大的结构偏离度,实施"双转移"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帮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与主张,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新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互重叠,培养规格的表述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体系构架与“五育并举”不对称,课程设置面向智能制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不尽如人意,以年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指导同年级不同生源学生的教学需要。采取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策略,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从模糊到分级分层分类定位,培养规格从“知识、能力、素质”到“德智体美劳”分类分级表述,课程体系从“公专二分”到“五育并举”,课程编排从“过程式”到“平行式、交替式和螺旋式”,方案构成从“培养方案”到“范式方案+班计划”,方案执行评价从主观评价到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共在影响关系。然而,目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离散与冲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等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将“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内嵌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专业结构优化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处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评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位置。新建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期将“就业竞争力、生源竞争力、人才培养实力、专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专业评价的核心指标,将专业建设分为达标——合格——特色三层,基础型、应用型、技术性三型,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与产业、行业(职业)”两融合,突出地方性、应用型两定位,构建了专业结构优化的“四三二一”模式,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国家政策力推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厂中校”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分析“厂中校”模式,总结在“厂中校”实践中获得的启示,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厂中校”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药学专业就业宽口径、多方向的特点,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了基于南通卫生职教集团的"五阶段、多情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学生在医疗机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多种情境中轮流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次进行专业认知—岗位见习—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五个阶段的技能学习。建构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药学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引导江西省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西省教育厅于2015年启动了为期四年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省内14所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0个材料类本科专业参加了2017年评价工作。材料类教指委精心组织,以专业评价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为依托,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圆满完成材料类专业综合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会展专业人才根据专业化程度可以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和支持性人才等层次。目前我国会展专业人才供求失衡,严重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可采取"一引导三主体"的培养模式,使政府引导与会展企业培养、高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三主体"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