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相似文献   

2.
墨家学派在秦汉时代走向衰微 ,但是墨学精神并未灭绝。一方面 ,墨学对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仍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 ,墨学成为中国学术演变的知识基础 ,融合到其他思想系统中去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先秦诸子思想在秦汉时期的演进主要围绕四条主线 :儒、道、法、杂四家 ,墨学对这四家思想发展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主要依附道教而流传。  相似文献   

3.
何敏敏 《文教资料》2011,(26):130-132
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墨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学派,经历了显赫之后走向中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对墨家教育进行探索,将墨家教育看成传播现象,对墨家的"显"与"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引言对于先秦诸派,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以孔子为首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首的以"道"为思想核心的道家学派,而往往忽视了以墨子为首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墨家学派。由于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而这恰恰是与封建时代专制集权的统治思想相悖的,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墨家失去了先秦那种"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显学风光,被弃之如敝屣。导致对墨家的研究越来越少,并且对墨家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5.
管世献 《培训与研究》2010,(9):74-75,109
先秦时期,墨家盛极一时,但到秦汉时期急剧衰亡。个中原委有三:墨家倡导的"兼爱"等主张过于利他苦己,不符合个体心理的正常需求;墨家学团在墨子死后,领袖能力不足,学团内部分裂,群体凝聚力下降;墨学与血缘宗法这一民族心理相矛盾,在宗法制农业社会里无生存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王欢 《学周刊C版》2011,(9):203-203
有关墨子及其思想,历来争论颇多。《庄子.天下》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显学就是“儒、墨、道、名”。战国末期最有作为的思想家韩非在总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发展时也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这些都表明:在春秋战国之际.儒墨的确是两大显学.墨家是继儒家学派之后而起的一大学派.影响遍及天下。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风行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可是,自秦一统后,墨家学派几乎消失,其思想更无人传承,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就外在因素而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使得墨家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内在因素来看,墨家学派的思想脱离社会发展需求,最终遭到摈弃,以致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本文简要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以及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本文简要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以及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对先秦诸子批评的对象主要是道家杨朱学派和墨家的"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而其批评的锋芒还涉及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所谓"兵家"。孟子对于道家杨朱学派的批评虽抓住了杨朱思想中最重要的主张,且切中了其可能产生的流弊,但未能"同情"地理解杨朱学说的立论目的和宗旨,存在强人从己的偏颇。孟子对墨家"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的批评,既可见出其儒家思想与墨家的歧异和对立,也反映出其明显的独断论倾向。而孟子对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兵家"的批评,也并非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而多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他。孟子先秦诸子批评的特点,既与其以儒家卫道士自居的立场有关,同时也是当时学术发展的现实情形使然。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对于先秦墨家事迹的记述为探究墨家提供了一定资料,也暗示出墨家在秦汉之际必然的衰落命运。对墨家思想,《淮南子》总体上是持贬抑态度,尽管其对墨家的某些观念思想也有采纳,但却进行了儒道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贯注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庄子·天下>篇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问题1、不批评儒家学派;2、批评墨家学派却持儒家观点,而非道家观点;3、自我批评说明庄子思想实质、置身老子一派等疑窦,断言<天下>篇不是庄子作品,应是后人伪作.但也肯定它在论述先秦学术方面的历史价值,并就其论道的观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赵本全 《文教资料》2011,(34):138-140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他们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重视科学技术,崇尚实践、身体力行。其丰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墨子(约公元前490~前403年)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先秦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韩非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直到秦始皇时代之前,墨家仍在诸学派中占据显要地位。然而,在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墨学  相似文献   

15.
章登享 《学语文》2002,(3):11-11
《公输》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代表作。全文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详细叙述了墨子劝阻公输盘和楚王停止攻宋的经过,充分体现了墨家学派论辩艺术的特点。从全文来看,墨子的论辩艺术主要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道家并称显学,但不久就急剧衰亡,究其原因,错综复杂。首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等客观原因使墨家从外部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墨家本身理论、组织形式、学说继承等主观方面的缺陷也是最终导致墨家学派消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墨家学派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树起了反对谬论和诡辩论斗争的旗帜,并在反对儒家学派、老庄学派、辩者学派等的谬论和诡辩论的斗争中阐述了自己的逻辑思想。  相似文献   

18.
墨家学派在力学、光学、声学、几何等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瞩目的科学创新成果。这与墨家注重逻辑、强调经验、主张实用、推崇实利等思想主张密不可分。但正是这些思想使墨家在汉朝以后的主流社会失去影响力,走向衰落,造成了墨家科学理性精神没有传承下来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19.
一代显学在几千年历史后继无人,其因只有从墨家学派的自身特点及生命构成中去探索。笔者认为,热切于救世的墨家,其学派的组织与活动方式俨然军事集团,以阻止以强凌弱的军事进攻为首务,导致人员骤减,教学研讨活动难以展开,因而后继乏人。墨家学派急于事攻,学说没有也不可能建立深刻缜密的理论体系,徒具浮躁的实用主义的措施与应急方法,而这些措施与方法又不具备被广泛接受认可的可能。这当是其被历史的淘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在我国历史上以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繁盛。当时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儒墨两家旗鼓相当,比较突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们不但在政治、哲学方面的观点大相径庭,而且在文艺理论观点上也是针锋相对。儒家过份夸大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诗》、《乐》是治国之宝;墨家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