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3.
自然而深刻,质朴而传神,平淡而真挚……平中见奇、谈中有味的语言艺术,是《红楼梦》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我们赏析一下《红楼梦》节选的《林黛玉进贸府》中的作者对王熙风语言的传神描绘,就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多是起介绍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但《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除开这些作用外,还具有传达人物心态、揭示人物个性、表现特定情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独特的艺术作用。心理描写,一般服务、从属于人物的行动、语言描写,这固然反映了古典小说作家们对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5.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文教资料》2006,(8):89-90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表现在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一些所谓小人物的描写上,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其中创造性修辞格的运用与作品内容表达的完美结合是其语言方面的一大特色,生动展现了《红楼梦》语言通俗而典雅,准确而简练,纯净而规范的风格,极富生活情趣和神韵,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使《红楼梦》的语言呈现出动人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艺术美的境界。本文将从修辞的角度去审视文章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个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翻译时不仅要努力做到内容上忠实原文,表达上尽量保持与原文一样流畅,而且要在风格上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在翻译《红楼梦》人物语言时,译者必须考虑相对权势、文化素养、人物个性等多种因素,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式,再现原作中人物语言的言语风格。  相似文献   

11.
俞晓红 《学语文》2021,(2):7-11
《红楼梦》语言鉴赏当从描写语言、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等诸多层面进行。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语言鉴赏,宜结合重要故事情节的行进同步开展;面对表现人物性格比较重要的情节画面,可以借助对版本异文的比较,深入思考探究人物语言的合理性。语感与语理的结合,会促进语言鉴赏能力的获得,提高效度。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语体构成有四种类型:一是纯粹的口语体;二是白中带文的白话体;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四是诗、词、曲、赋等古典散文和韵文。但是,在《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运用中,最基本的语体是口语和白话,反讽表意是《红楼梦》的独创。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祝兆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里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姑六婆、市井无赖──以独特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活化了人物形象,作者与书中人物的背景决定了用语比较含蓄,由此模糊语言占了不少比重。重组舍乃尔的十大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再次解读《红楼梦》,进一步发现书中语言运用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就语言的丰富内涵而言,《红楼梦》名列第一。阅读《红楼梦》读者无不赞叹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作者在选词用字方面显示了极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各种词性的词语都用得贴切自然、生动形象,人物语言用词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大卫·霍克斯与闵福德合译,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在西方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ADream of Red Mansions)全书。这两个《红楼梦》的英译本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7.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潜 《文教资料》2010,(10):19-20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中,《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成就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三国演义》是叙事多而对话少,到《金瓶梅》开始,人物对话就扩大了。到《红楼梦》又进一步,有些章节几乎全是对话,作者只略加勾画连缀,即成一回。①如第32回“诉肺腑”中的几组人物对话,长篇累牍,婉转周至,但丝毫不觉絮聒。人类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际。优秀的小说文本往往借助模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而获得强烈的表达效果。西方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说过:“小说注重展示,纯粹的展示是直接引用人物…  相似文献   

19.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六、旁敲侧击,一语双关。《红楼梦》书中写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展开矛盾冲突。《红楼梦》写出了千变万化的矛盾。有时表现为锋芒毕露的形式,有时却表现为隐秘曲折的形式。这种隐秘形式的矛盾,表现在人物语言上采用旁敲侧击一语双头的形式,造成含蓄的效果。这种含蓄语言,能揭示人物之间较复杂的矛盾关系,也能显承每个人的语言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