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杀。《书·尧典》:殛鲧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如是说,“殛鲧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鲧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2.
人类婚姻形态的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尽管世界各民族早期的婚姻形态复杂多变,但在传承子嗣、扩大势力、增强威权与获取利益等功利方面的诉求是一致的。《尚书·尧典》"尧降二女"反映着中国早期婚姻形态中的"媵婚",《周易·归妹》"帝乙归妹"则反映着"试婚",二者质同形异,且与上古禅让过渡到世袭的演变互为表里,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3.
《论语·述而》第16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该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精神表现得活灵活现,备受历代读者赞赏.语文版《〈论语〉选读》将该章编辑在《君子之风》一课中,对"疏食"作了注,将"饭疏食"译为"吃粗饭",但未注解"饭"字.《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很明显,编者把"饭"字当成了词类活用.这其实是以今义解古义的臆测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王力《古代汉语》教材(1990年版,第一册187页)注曰:“希,稀。这里是说瑟的声音已近尾声。”其说欠准确,臆辨如下。 《论语》皇侃《义疏》:“希,疏也……弹瑟手迟而声稀也。”希,后来写作“稀”,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多作“希”宇,如《尚书·尧典》:“鸟兽希革。”孔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李善注:“‘希’与‘稀’,同,古字通也。”所谓“鼓瑟希”应是指瑟声缓慢悠长,而不应如教材所注接近尾声,二者想不至那样巧合。教材的说法是受了朱喜的影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研读有关楚辞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天问"乃屈子借天之名义发问,旧说不得其旨;"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乃屈子假众人之言以发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屈子问鲧的尸体被禁遏于羽山,为何三年而不腐败,非谓鲧被刑杀也;"鲧何所营,禹何所成"中"营"字乃惑义,非"经营"、"营造"义;"简狄在台,帝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盖问帝喾与简狄行性事于九成之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尚书·尧典》为据,探幽索微,论述中国文明的曙光时代。  相似文献   

7.
民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很早.商代卜辞虽未见民字,但在《尚书》的商书中已屡见民字."汝克默乃心,施实德于民"."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小民方兴相为敌仇"."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非天天民,民中绝命."  相似文献   

8.
《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显示其同义词典的性质。它们以一个相同的意义为标准。词源义被划分到同义为训词义的范围内,将会给其同义词标准造成混乱。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词源义与同义为训词义的关系,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求为《尔雅》同义词典性质的判断排除错误的认识,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它们可以构成一组,但在释义和使用上有不同之处。"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军事术语,虽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1."征",从"彳""正"声,声兼义。《说文·辵部》:"征,正行也。"此为其本义。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帝王巡行是一种"正行",故用"征"。后引申为远行。如陶潜《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又引申为征战,褒义词,强调施事和受事双方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敌国不相征也。"《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墨子·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用为进攻,一般指长距离的攻伐。《资治通  相似文献   

10.
训诂就是解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有解释词义的,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之类的训释;有解释古书的,如古书的注解。训诂也叫诂训。《诗·关雎诂训传》疏:“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又:“诂训者,注解之别名。”训诂要运用文字、音韵的知识,所以训诂学要以文字学、音  相似文献   

11.
三危山考论     
古籍有关三危山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今敦煌三危山与莫高窟比邻而立。千百年来,《尚书》中"三危"是否就是敦煌的三危山一直存在争议。三危山考证的关键在于对"三危""三苗""黑水"等名物的考证。《尚书》所谓古"三危"并非传统所认为的今敦煌"三危山",而应在今中国西南一带。  相似文献   

12.
孝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源很早,《尚书·尧典》中就有关于舜至孝的记载,尧赞扬其以孝烝烝[1],并作为以天下相让于舜的理由之一。西周翦灭殷  相似文献   

13.
"文如其人"的说法,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来源非常久远.早在远古时期的<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后来,汉代的<毛诗序>接着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按照这一古老的诗学理论,诗人有什么样的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诗,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诗就可以知道诗人有什么样的志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大量文献,对《尚书·尧典》探微索隐,详加考证,比较异同,提出不少富于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形声字声中有义之说实起自宋人王圣美的“右文说”,至清代王念孙著《广雅疏证》,郝懿行著《尔雅义疏》,将以声求义的原则贯串于训诂之中.至杨树达先生,更广搜例证,制订条例,以便初学.本文将杨先生制订的以声求义的条例归纳于下:  相似文献   

16.
韩守宏 《新高考》2008,(Z1):22-24
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和音乐性这四大特点中,恐怕最能反映诗歌本质特征的当首推抒情性了。《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无论是诗也好,是歌也好",言志"也好",永言"也好,都是诗人的心声,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  相似文献   

17.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  相似文献   

18.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使用了两种训释方法:一是同义词同训法;二是同源词同训法。两者都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的训释,而是注意到了一组词的词义同步运动的过程,这对于研究词义的系统性和词义演变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赤子"本指初生的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  相似文献   

20.
一、人之美“彦”、“穆穆”、“徽”、“懿”训为美,在《尔雅》中均有收录,从其在《尚书》中的语境用法来看,内涵都指向人之美。如“彦”在《尚书》中出现4次(《今文尚书》3次),均训为美:“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孔传:“言政当用一善,善在一言而已。欲其口无择言。如此我则终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之民。”)(《周书·立政》)(李学勤《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