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辟条心径     
纵身红尘,众生皆一片忙碌,或为衣食所牵,或为名利所累,或为挤压所迫.面对世俗的熙熙攘攘,我感到心如浮藻,身似茧缚.我想到了逃离,想到了颍水边洗耳的许由,想到了首阳山采薇的伯夷、叔齐,想到了抱树避火的介之推,想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容不得我超然外物,驻足桃源.我,终究没能逃脱凡尘.  相似文献   

2.
一稿多投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览图书情报杂志,不时见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待仔细对比,原来是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稿同时异刊,或异时异刊发表。这就是人们为之厌恶的“一稿多投、多登”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作者方面的,也有编辑部方面的。在作者方面,有的为提高文稿的投中率,扩大个人影响,或为区区稿费,不顾职业道德和自  相似文献   

3.
<诚斋集>传承有绪,然亦有少量佚诗.栾贵明先生自<永乐大典>辑出五题六首.经考辨,仅一首或为诚斋所作,馀五首中一为朱熹之作,四为陈尧佐之作,陈氏之作<全宋诗>仅收其一,另三首未收.  相似文献   

4.
辟条心径     
纵身红尘,众生皆一片忙碌,或为衣食所牵,或为名利所累,或为挤压所迫。面对世俗的熙熙攘攘,我感到心如浮藻,身似茧缚。我想到了逃离,想到了颍水边洗耳的许由,想到了首阳山采薇的伯夷、叔齐,想到了抱树避火的介之推,  相似文献   

5.
版权何以需要保护?人类之生存,恒以人温饱的满足为前提,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只有土地、房产等直接满足人类温饱需求之物才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人为万物之灵,天赋有善感的心灵,灵魂之情思及反省之能力。而人类精神生活的满足,使人更为其人,一段文、一轴画、一幅字,或为自娱,或为悦人,元不可使人精神愉悦,牵引起内心的感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靖康之难是宋朝的国耻,战争使得数万含宗室金枝在内的女性们遭受金兵的凌辱,被掳女性或为娼妇或为金兵慰安妇的悲惨境遇,这是宋朝政府的耻辱,宣告了宋王朝守内虚外、苟且偷生国策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7.
清朝开国之初,为严肃军纪,每遇出征行军,都要颁布或重申军令,入关以后亦未松懈,至道光末年,凡两次钦颁条约纪律,一为雍正九年(1731年)颁布的<上谕军令条约>,一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颁布的<行军纪律>.入关前后历次颁布的军令,或为"律例"、"则例"吸收,或为地方大臣请旨载入营制文献并予以刊刻,然而流传至今的文本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全唐文》的讹误,前贤劳格、岑仲勉等多所考辨.近偶检其诏令奏议类文,发现问题较多:或署名不当;或为后世节录,甚至为后人改写;或撰者张冠李戴.现以所收陈贞节、畅当文章为例,进行详细辩正,希引起重修者之关注.  相似文献   

9.
作者身份即为特定作品创作者之地位,作者身份权益包括确认作者身份与表明作者身份两方面内容.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署名权”之规定事实上只涵盖了表明作者身份的部分内容,而未包含确认作者身份的内容.“署名权”之称谓亦不可取,不利于人们的理解与执行.为有效保护作者身份权益,应当抛弃“署名权”之称谓,而代之以“作者身份权”与“作者标记权”.  相似文献   

10.
叶建 《出版科学》2016,24(2):118-122
19世纪末,随着西学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国粹与欧化之辩始见于一些私人信函、日记和报刊言论之中。由于其相关言论或为私密之语,或为零碎杂言,遂不为时人重视。20世纪初,近代学人借助于国学期刊这一新期刊类型,借助其出版平台和发行网络,集中回应了当时的众多文化问题,展现了学术同人以在野身份坚守国学传统,提倡古学复兴的文化图景,进而获得上至精英知识分子、下至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不敢忘变形金刚! 且不说其名之威给人的深刻印象,就论其价之昂,也令普通的中国人不得不想一想。想那透着现代魔术之精灵的变形?想那绞缠着人类不解之结的争权夺利逞霸?想那本该是天生也善的孩童得到“金刚”、“大力神”之类后透出的神秘笑意?不管怎样,当这电视片每周在电视上呼啸来去,当这玩具在市场上席卷南北,当20位人大常委暂搁国事为此大声疾呼,人们,尤其是干新闻的人们,即便不用掏腰包,恐怕也难能冷眼旁观。这真是送上门来的可供大笔挥洒的好题材,足可供见仁见智一番,可惜,除了我们推荐的这一篇(发表于人民日报1989年3月28日第五版,作者赖仁琼),读到的有数的“变形金刚”报道,也多是或为某商贾成功的经营鼓噪,或为某仁兄不过多地“宰人”欢呼,或跟着停播的呼吁而呼吁,较少分析!也许干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文后参考文献的价值及文献著录中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后参考文献的价值及文献著录中的问题吴智勇舒干【江陵】文后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指明自己的论据和数据出处,或为提供读者参阅、查找和直接引用的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出作者科学作风和...  相似文献   

13.
现在报刊上出现的一些失实新闻,有作者采写稿件方面的原因,也有编辑编稿方面的原因。许多假新闻确实是作者为追求发稿量或为获取稿费杜撰出来的,这肯定是作者的责任。这方面我不谈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报刊的个别编辑也应反思,媒体出现失实新闻也有他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旧上海风云人物》是一部洋洋40万言、厚厚600多页的浩瀚之作,它以重现史实轨迹,还归人物原貌的写实手法,向读者映象了一幅从1840年到1949年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变幻图,真实再现各路头面人物当年翻云覆雨的表演场景。巴尔扎克说,我们应当广泛了解社会,从世人编制恶习和德行的众生相中,去研究产生各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及意义。《风云人物》收选旧上海近百年间风云人物79人,他们或为叱咤风云的先驱英烈;或为倒行逆施的军阀汉奸;或为实业救国的工商巨擘;或为横行无忌的地痞流氓……,《风云人物》直录其人其事,不论是对忧社稷虑黎民的一代忠良,还是耍伎俩玩权  相似文献   

15.
“洛阳纸贵”——今日报人、著述家、出版者哀叹的现实。当年洛阳纸被抢购一空,乃至纸价飞涨,令人兴奋,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拍手叫好。今日,偌大个中国闹纸荒,尤其用来印刷书籍、报刊的纸紧缺得叫人瞠目,极端困境中,或为弄上百十吨纸忘乎所以,或为找不到纸源忧愁得要命,种种奇闻怪事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虚假新闻都有它自身的特性。编造虚假新闻者,或为名,或为利,或为好玩……但都有一点,其稿件都想引人关注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因而,虚假新闻乍一看,都有吸引眼球的功效。而对有经验和警觉性的编辑来说,脑海中会立马闪现“可能是编的”之疑虑,就会想法核准它的真实性,将虚假新闻扼杀在上版之前。  相似文献   

17.
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每天以新闻、评论、专题节目、连续剧等多种形式,叩击着广大受众的心扉.它们或为受众送去信息,或劝说受众确信一个观念,采取某一行动,或给他们带来一份轻松,或为受众提供某种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18.
赵婷 《新闻传播》2004,(2):35-35
报业竞争,或为人才的竞争,或为装备的竞争,或为时效的竞争,或为新闻源的竞争,或为价格的竞争……但归根到底就是读者之争。怎样提升读者忠诚度应该是报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稿处理中的服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琪 《出版科学》2007,15(4):35-37,40
为作者服务是编辑处理文稿的重要行为准则.来稿复审后,以采用稿、退修稿和不用稿三种形式分流.对于采用稿,编辑要用"心"去品味,绞尽脑汁去琢,使文章更精美,以满足作者早出精品的迫切愿望.对于退修稿,编辑要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尽自身之所能,以谋其完善.对于不用稿,编辑要公正无私,使作者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20.
华尔街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吹来了瑟瑟寒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媒体广告投放量较多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均陷入其中,连累国外传媒界频频减薪、裁员甚至破产.中国传媒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和将受到何种影响?应对之策如何?对此问题人言言殊,而我们认为,借机走上跨行业跨地域的"超媒体"发展之路或为传媒界值得重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