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自主性的社会舆论不同,具有显著的原则性。指导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人民利益原则;真实性原则;平等原则。它是健康地实施舆论监督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包括新闻民主权利,这种新闻民主权利属于全体人民群众而不仅仅属于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调控舆论监督的重要基因。 1、人民利益原则:舆论监督的出发点与归宿 1842年4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者极力掩饰的一个简单道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年11月,恩格斯在考察英国社会经济状况时,认识到阶级冲突的基本成因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的重要契机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新闻事业发展至今有过许多教训,50年代后期“浮夸”风,60、70年代的“文革”,新闻宣传对一些错误的东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马克思早在1843年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就说过,治人者和洽于人者都需要有个第三因素,它不以官僚的前提为出发点,不直接和私人利益及有关私人利益的需求纠缠在一起,这个因素就是自由报刊。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政府与人民之间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与出发点也不同,会始终存在矛盾,需要有新闻机构作为第三者来发挥联系、协调作用。我们的新闻机构要对党和政府负责,而党和政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说: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我党的利益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所以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服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对政府机关、公共机关、党派团体等的活动和社会中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离公平正义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协调方式之一,舆论监督是在同一文化价值体系中对违背公共价值行为的道德约束.舆论监督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外部因素来看,分别是:政府的影响、政治势力的影响、经济势力的影响、自身利益以及专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它又受到舆论形成机制、媒体反映舆论机制和舆论时代局限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是以城市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报纸,主要特点是关注社会事件,贴近市民生活、注重舆论监督,而都市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以社会,民生新闻为主打.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党的新闻舆论部门执行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避免学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更大损失的重要法宝,但是,由于批评报道所涉及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敏感性极强,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相当的难度,批评报道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和人民的代言人,这个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批评报道必须以“讲政治”为总的指导原则,如此,方能使批评报道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ABC     
舆论是社会公众的言论。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措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反腐败的重要思想武器。舆论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通过舆论监督能更好地改进工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马汇莹 《视听界》2004,(5):27-29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了解市场经济现象,按照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模式去进行经济方面的舆论监督,忽视了经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经济舆论监督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忽视这一点,它就会造成经济舆论监督的失控,无意之中扩大了经济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节。如果把社会比作一部结构复杂的庞大机器,那么各集团、各阶层、各行业就好比是大大小小的齿轮,它们街接得当、关系协调,社会机器就运转灵敏,反之,则运行不畅。对新闻改革也可以这样认识。新闻是整个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同社会其他齿轮关系失调,就不能运行自如。新闻改革就是要把内部,外部失调的关系重新调节好,使新闻这个齿轮在社会机器的运转中更加灵敏自如。十三大提出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这就要调节好新闻单位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新闻具有独特的大众传播功能,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是其他任何舆论手段(如张贴宣传品,演讲、开会等)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发挥新闻为维护社会利益而进行舆论监督的作用,是社会本身正常运转的需要。同时,新闻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行业又要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以保证新闻不以它独特的传播功能发生危害社会利益的事。这样互相监督,才能在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其他监督机制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在积极干预现实生活、维护社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然而,每当人们在谈到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它的外部环境因素,诸如法律保护缺失、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等,给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带来困难、造成干扰,而在一定程序上忽视或者淡化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以"富士康诉记者案"为例,对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黔明 《新闻窗》2007,(4):111-11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和其他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贪污腐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它从来就是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最怕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新闻前哨》2001,(9):38-39
马克思曾经指出: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并形象地称之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法庭”。舆论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柬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神圣权利。 新闻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它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事实意识、诉讼意识等。 一、责任意识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种代表人民利益的有效监督。要想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新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机构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刚 《新闻三昧》2008,(9):28-30
在我国,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实施舆论监督、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等。新闻传媒是社会的“公器”,它不仅要对自己的声望和公信力负责,而且要对其传播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应该从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最高及最终利益诉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1、2条分别规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确实行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新闻宣传要多做团结、安定、鼓劲工作,不能没有舆论监督。而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正是发挥党的传播媒介优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说:“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反映当前新的整个局势,能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革命导师这里所指的运动就是现实生活。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新闻舆论监督,便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是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舆论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通过舆论监督,能更好地改进工作,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有效行使职能的得力助手。 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舆论监督如同一面透视镜,可以映照社会上一些不法行为和丑恶现象,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通过政府行为、法律行为以及道德规范,疗治社会弊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狭义的舆论监督特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通常可追溯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列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  相似文献   

20.
刘君毅 《新闻界》2000,(5):74-74
在新闻报业中崛起的老年报,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撑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我们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论、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