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瑾 《网络传播》2005,(9):44-45
论坛是整个网站进行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普遍认为,舆论引导一般发生在与时事密切相关的方面,即时新闻信息上。但网络的多样性决定了各论坛又还有很多非时政内容存在,论坛的非时政内容在舆论引导工作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论坛应得到相应的地位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聊天。网络传播研究专家闵大洪在评价强国论坛时说,“强国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论坛。”这一说法,与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的评价如出一辙,“‘强国论坛’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以强国兴邦、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也是媒体获得公信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来源.3月3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和电视与新闻学院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时攻报道高峰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搜狐网等十大媒体参与论坛研讨.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在论坛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文科科研处副处长曾祥敏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主题研讨.论坛以2012年“两会”报道为基础,汇集各大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实战经验,直面中国时政新闻报道的局限,研讨如何把握时政报道的规律,拓展中国时政报道的空间,转变时政报道的作风与文风,提高时政报道的亲和力、影响力,以更深入、更丰满、更有内涵的时政报道,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局,满足受众对时政报道的需求期待.  相似文献   

4.
“转企改制”,肯定是2012年传媒人都得面对的话题.因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须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2011年11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深圳“文化发展与传媒创新”论坛上说,“全国共有报刊11833种,涉及法人出版单位4591家,除小部分是肩负党和国家重要宣传使命的时政报刊,绝大多数是非时政类报刊.”  相似文献   

5.
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电话铃响了,是郭亮。她告诉我,明天(大年三十)要随温家宝总理到灾区,为不能按时交给我约的稿而致歉。放下电话,我沉思良久……阉家团圆的大年三十。在漫天的烟花即将燃放的时候,她离开温暖的家,走进满山冰雪弥漫处.走进断水断电的灾民中——这就是我们的时政记者.一百多年前,现代传媒业在中国诞生。从它诞生之日起.时政新闻就是读者关注的焦点。一百多年中,多少时政记者和郭亮一样走进了风雪,走进了灾难。我们这个多难的民族.正是在战胜一次次的灾难中走向崛起。,在五星红旗鲜艳的颜色中,也浸染着许多时政记者的热血。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活跃在辉煌的殿堂,与风云人物侃侃而谈:他们活跃在边疆哨所、农民炕头,与老百姓说家长里短。宋代范仲淹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政记者则是“居庙堂之上心怀百姓,处江湖之远胸有全局”。古人云:上下同心者胜。他们是沟通上下的桥梁,他们凝聚了民族的精神。辛苦了——郭亮!好样的——时政记者!  相似文献   

6.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但时政新闻本身是具有较强新闻性的,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原本应该引人注目的时政新闻,却不太受读“待见”,这是一个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施红星 《传媒》2012,(3):76-77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时政新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该文分析当前网络时政新闻的传播与网民政治素养的关系,并探讨完善网络时政新闻报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征 《视听界》2007,(2):53-54
空洞、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往往是老百姓数落时政新闻常用的字眼。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因为不“实在”。同样在许多时政新闻记者的眼里,自己俨然成了“御用记者”,只要服务好领导,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其实,时政新闻最实在,因为如今时政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怎样才能把时政新闻做成“实在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于军 《记者摇篮》2009,(12):55-55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时政报道占有重要比重。许多时政记者每天跟着领导忙忙碌碌,稿没少发,可到年底评奖时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时政报道做得公式化、程序化。其实,时政报道“题材”丰富,往往更容易“出彩”。  相似文献   

12.
吴林红 《青年记者》2016,(23):67-68
时政报道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时政报道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媒体上,时政报道都是“党八股”的“重灾区”,都是媒体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李良荣教授指出,“与国外媒体相比,我国新闻报道最落后的一块就是时政报道”.①新形势下时政报道如何突破,是事关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丁柏铨  李卫红 《新闻传播》2005,(10):10-14,17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在我国尤其如此。而近年来,由于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以及时政新闻的冷漠面孔和几十年不变的僵硬模式。使受众对其阅读和收听收看兴趣日淡。由此使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分析长处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而使时政报道与时俱进、焕发青春。这是大家共同的关注点。本刊这期组织的学界与业界新闻研究和从业人员,就从多个方面对如何搞好时政报道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体会.希望能给改革创新中的时政新闻报道带来一些新鲜的“养分”。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11,(5):1-1
对于时政类论坛中的非理性、极端化情绪蔓延,需要加强网络调控。互联网应发挥其是非"辩论会"和"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反映社情民意的重大责任。那么,如何做好市级党报时政报道呢?笔者以四川《广元日报》为例,从时政新闻写作、编辑、版面配置合成、版式等维度,略论做好市级党报时政报道路径。一、时政编辑是关键常言说,时政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必须用心用力用情“装饰”好这张脸。要做好时政报道,时政编辑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关键角色,需具备四大素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政治生活等的新闻报道,比如,党和政府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就是常见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也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时政新闻常常占据着报纸的头版头条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都过于“严肃”、“高调”,导致老百姓对之只能“敬而远之”、“怨而弃之”。  相似文献   

17.
杨萍  刘佳 《声屏世界》2016,(6):58-60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因其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为扭转颓势纷纷打造微信公众号,试点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改革,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涌现出大批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微信推送。诸如《人民日报》的“学习小组”、《北京青年报》的“政知圈”、上海东方报业的“澎湃新闻”、央视的“网络新闻联播”、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湖南卫视新闻联播”、重庆广播电视台的“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江西网络台”、赣州广播电视台的“GZTV赣州新闻联播”等。本文针对时政新闻微信推送编辑、内容选择、二手资料整理等内容,探析微信如何玩转时政类选题,让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受到用户青睐,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2004,(12):30-30
《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发表何志武的文章《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紧缺”现象》。文章说,受众需求调查显示,时政新闻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出现了时政新闻信息的“结构性紧缺”:时政新闻的总体数量不少,但读者真正需要获知的信息却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9.
林清容 《新闻前哨》2009,(12):37-38
时政新闻是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优势,《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力点.向传媒主流话语领域延伸。近两年来该报时政新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在于“三亲”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阴雅婷 《青年记者》2007,(22):109-110
洛阳"小丽"搅动网络风云8月23日,《南方周末》的一篇题为《市委书记为何"冲入"网络江湖》的报道让河南省时政论坛的网络红人——"丽京上空的云"(昵称"小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