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蒋翠英 《化学教与学》2011,(3):14-15,13
在职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巧"设疑",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给"模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台子",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卢成忠 《考试周刊》2010,(34):183-18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敢问"、"愿问",激发问题意识;创设问题该情境,使学生"想问"、"爱问",培养问题意识;引导问题探究,使学生"善问"、"会问",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代仍旧有一部分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惟书"、"惟师",缺乏质疑精神。质疑精神的匮乏,首先是因为他们缺少"问题意识"。这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要打破思维定势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必须从改善教育环境,尤其是建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开始,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必要的思维方法或技巧引导。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找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愈来愈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求同思维",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材统一、教学单一、答案唯一,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这是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根据教材特点,寻找结合点,适时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刘冬儿 《成才之路》2011,(18):39-39
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以问题为载体,在兴趣和疑问的驱动下,"唤醒"学生的思维,"追究"知识的产生过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经历和内心感受,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沟通"和"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空气"一节教学为例,探索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妙用"三剂"来激发学生正能量。以化学史为"催化剂",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献身精神;以实验探究为"活化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生活实践为"氧化剂",激发学生的辩证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殷德田 《职业技术》2009,(12):32-32
所谓诱思法,就是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  相似文献   

10.
尚昀 《学子》2012,(6):29-30
语文课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创造性思维就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始终。"需要是最好的老师",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思维的状态就越积极活跃。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载体,巧用化学实验的"善变",诱发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一是引导学生"想",二是鼓励学生"问",三是启发学生"答"。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如何优化数学问题的设计,真正做到"从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轻负担、高效率.本人在教学中开始了多年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问题串"复习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字本文首先提出"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为什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创新思维",最后解决"怎样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愿学、教师乐教。  相似文献   

15.
张辉 《广西教育》2011,(13):60-60
一、营造思维情境,使思维训练具有趣味性 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既要遵循思维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力求营造出一块"生活土壤",使思维训练具有趣味性。具体地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出适合"思维"训练的情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的主动意向和急欲求知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钟卫根 《考试周刊》2012,(12):48-49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设计的学习环境,称之为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作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贺翔宇 《考试周刊》2011,(16):89-89
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解题后反思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思性数学教学强调两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  相似文献   

19.
许多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却忽视了依据学生特点去锻造课堂美。其主要表现为:以零打碎敲代替了对话,以热闹遮蔽了思考,学生思考无序,思维无根;关注了语文,却忽视了语文背后的"人",淡化了"人"的个体生命,忽略了"人"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生命意识得不到律动;课堂以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影响学生终身自觉需求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带着问题展开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中心教学法"为载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学习行为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实践内容及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