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于1916年的甘惜分老师今年迎来了他的百岁之年,作为他的学生,我在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的同时,自然会回顾起与他的交往和友谊,感念他所给予的关爱和帮助。我从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甘老师的学生,迄今已整整50年了。特别是后来我又在1978年成为他首批招收的两个研究生之一(另一个是童兵),2003年我又作为引进人才回母校任教从而成了他的同事,可以说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我是同  相似文献   

2.
王桃 《大观周刊》2013,(6):157-157
学生发挥想象,写的很有创意,有写他父亲责骂他不优秀的,有写他再作诗很吃力的,还有写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总之各显神通,言之成理,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多得,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他曾被调侃为"性教授""性工作者",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年前,他担心学生不来修他的课;20年后,受学生欢迎的他却引来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首次阐述了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论。他于1903年提出教育的宗旨包括身育和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又细分为智育、德育、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育成智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李金平 《兰台世界》2014,(12):82-83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首次阐述了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论。他于1903年提出教育的宗旨包括身育和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又细分为智育、德育、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育成智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谢新标 《大观周刊》2012,(52):311-312
“关爱学生”是一种负责的教学态度;漠视自己的学生、肆意践踏学生的尊严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因为他或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是悲伤、痛苦.甚至仇恨;对一切的学生,我们都应怀有一颗“关爱的心”。  相似文献   

7.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8.
矿矿 《全国新书目》2010,(21):14-16
本书用孩子的眼光审视大洋彼岸的课堂,以纪实的方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他眼中的美国教育体制与社会生活,讲述了他的七个美国老师的故事。矿矿所讲的他的老师们那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在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好的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场面,而是一个充满创意、充满趣味、充满挑战的综合活动。  相似文献   

9.
叶公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新月》创始人,曾在清华、北大长期执教,李赋宁、许渊冲、赵萝蕤、钱钟书等大家都曾是他的学生。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文艺学思想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叶公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新月》创始人,曾在清华、北大长期执教,李赋宁、许渊冲、赵萝蕤、钱钟书等大家都曾是他的学生。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文艺学思想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吴集兵 《大观周刊》2012,(46):357-357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8月传媒人物     
☆郑超然:最爱学生的老师简介:8月11日,7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超然病逝。在《新京报》刊登的追忆文章中,一位学生说:他是我遇到的最爱学生的老师。学生们回忆,文革之后,很多大学生从基层回到城里工作,单位找他了解审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教育的圈子里,王金战是一个传奇人物。坊间流传:只要插到他的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上北大;考前被他辅导2小时,高考就能提高20分;再自闭再有问题的学生,遇上他也能打开心结……  相似文献   

14.
姚明闯荡NBA     
《报林求索》2012,(4):97-97
<正>圆梦NBA,姚明实现了名利双收,更让他展示了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梦。慈善、公益、奋斗、优秀运动员、老板,诸多身份呈现出的是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姚明。有人说,他是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现在,他以"要专注学业"为理由,几乎谢绝了所有的专访,这两年,他打算做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不过,以他的知名度来说,他这名学生实在是不普通。  相似文献   

15.
周鸿铎 《传媒》2011,(12):74-75
陈鹏是我的学生,他跟着我读完了学士、硕士、博士。在校期间,他学习用功,博士论文被评为优,是一名出色的博士生。现在,看到他的作品《制度与空间——中国媒介制度变革论》公开出版,我非常高兴,借此  相似文献   

16.
檀建新 《大观周刊》2012,(25):239-239
数学是一门学科极强使用性极广的科学学科,他是我们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科源泉。我们从小就在学习他的基础知识.但是他的逻辑性非常强。我们学生学习起数学来都有些苦燥,我们作为数学老师来说,我们必须提供有兴趣的数学题,采促进学生门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朱工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全国。他教学经验丰富,在中央音乐学院期间,他培养了许多出色的钢琴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18.
欧高凤 《大观周刊》2012,(46):393-393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一、爱心  相似文献   

19.
清华生 《青年记者》2002,(10):12-13
听人李希光被人称为中国新闻传播界“第一号混蛋”,心想有趣,作为他的弟子辈,非要看个究竟不可。但仔细一看,发现骂他的文章,虽然话说得咬牙切齿,却是很难击中要害,比他的学生骂他的要绵软多了。他的学生骂他,反戈一击,那才是铁证如山,永难翻案。比如他脾气暴躁,动不动粗口骂人,有一次竟守着外人,大骂自己学生英语太差,不能每天坚持读《纽约时报》,而他当年16岁当  相似文献   

20.
耿宪友印象     
读罢耿宪友的论文集《武警后勤建设的思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庄稼人”。耿宪友的故乡是“玉米之乡”山东惠民淄角镇。抗美援朝时出生、大跃进时入学。由于家庭贫困他从来没穿过“学生蓝”褂子,因而恐怕生人很难从同学们当中看出他这个少先队干部。但语文老师兼算术老师杨树贤特别器重这个不穿“学生蓝”褂子的学生,把他引入了写作之门。高中毕业后,耿宪友携笔从戎。能吃饱饭,也不用自带干粮了,他自然非常高兴。在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常给连队黑板报写一些稿子。部队领导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让他当报道员、教歌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