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法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突出障碍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现状、障碍和影响因素,从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主体的塑造、合作成果的保护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制需求和立法重点,从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基础和弥补产学研合作法律空白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本研究将为我国产学研合作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内江市扎实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市校(院)合作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3,(8):16
<正>本刊讯今年5月,内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宜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宜宾市签订了"川南技术转移联盟"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将对内江市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与川南片区周边城市的产学研协同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跨组织边界的创新活动,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实际,研究了产学研合作组织中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内涵,分析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针对产学研合作跨组织边界的特点,引入界面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社会资本、界面协调与知识转移绩效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明显正向影响,界面协调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协同创新的过程。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存在着知识生产与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联盟性质、联盟内知识产权契约、产学研联盟生产知识的属性等因素。从促进知识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因中方技术能力较弱,外方通常缺乏与中方组建合作研发联盟的意愿,而是选择技术转让.中方企业提高其技术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是与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然后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研发.本文从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角度研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对外方技术转移模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得到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能够使外方选择合作研发联盟可能性增加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它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主体在享有独占收益的同时为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影响着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的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多赢离不开对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考虑.分别按照收益的独占性共享性、风险的可控性及可防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有代表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管理风险实现更多收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在产学研合作的知识流动关系中,知识转移既是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的桥梁,又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环节。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保护与加强知识产权制度、有效的制度机制建设构成了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转移的超循环模型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高校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从科学场域向经济场域转移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处于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知识转移模式将直接影响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复杂系统中超循环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系统的超循环特征,探讨了高校知识转移的模型,提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构成网络结构的超循环系统,促进产学研合作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现状及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在全国居于前列,产学研政策体系已构建起来,但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产学研合作发展需要的问题,需从组织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财税金融支持创新和人力政策创新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本研究对经济发达省份产学研合作政策完善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晓宇  张秋波 《现代情报》2015,35(4):154-158
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犯罪的复杂性,情报监听这一秘密侦查措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若不对情报监听进行法律规制,容易导致滥用监听权以及侵犯公民隐私权等情况发生,因此必须对其予以立法规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出台情报监听立法的国家,其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因此,本文立足美国情报监听立法,评析立法的优点及缺陷,从而为我国的情报监听立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陆洲  ;李少龙 《科教文汇》2014,(25):217-219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地方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与民主化,提高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性,有效控制立法不作为以及约束地方立法中公共权力的逐利性。  相似文献   

13.
法理与伦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关系的理论障碍;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使得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关系面临着选择困难;权利同源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系关系的价值基础;系统论语境为伦理学指导生态补偿立法提供了新思路,从理论上解决了生态补偿立法的调整对象、调整任务和调整原则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使图书馆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公共图书馆法的内涵、属性等,文章主要从公共图书馆法的要素、属性及原则、法律关系,以及法律责任与法的适用等公共图书馆法的法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杜群 《资源科学》2018,40(9):1878-1889
森林的法律概念是森林立法和司法的核心,也是中国建设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系统并细致考察了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与执法解释和法律学说关于森林的法律定义,发现其存在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即以宪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级森林定义体系,和以林业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形成的二级森林定义体系。笔者进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的森林法律定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森林定义的法律文本位阶较低,正式法律规范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实质上,现行森林法律定义缺乏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和涵摄,现行森林立法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森林资源、林地和林木的法律保护在主体和权利义务上的虚化。目前,中国森林立法已从森林产业法向森林资源法、森林保护法转变,因此在《森林法》修改时应当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取向,构建一个价值多元的森林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需要持续的投入,科技投入立法就是为持续的科技投入提供法律保障。在概括沈阳、广州等九省市科技投入立法特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科技投入立法体例、内容以及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建设与图书馆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理达  李峰 《情报科学》2002,20(1):68-70,83
本文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有关图书馆的若干政策法规进行了简单回顾,在指出图书馆立法的困惑与不足的同时,强调必须加强图书馆立法的力度,旨在呼吁我国图书馆法早日诞生。  相似文献   

18.
祝亚明 《情报科学》2003,21(11):1185-1187
文章探讨了电子文件的特点及其作为证据被采信的法律障碍,介绍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立法针对电子文件证据问题创新的情况,探讨了电子文件在我国证据法中的地位,并就电子文件证据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调控和监管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而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现状却存在着立法分散、法律层次较低、监管部门多头、监管体系落后等诸多不足和缺陷,阻碍电子商务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通过统一企业市场准入法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的监管和审批、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二元监管机制等改进措施,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馆立法现状、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国 《现代情报》2010,30(5):21-23
在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要加强图书馆立法理论的研究,明确和澄清在图书馆立法内容和目的上的观念误区,充分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立法面临的新问题,并以立法为契机,加强图书馆法制环境建设,做好立法组织和宣传工作,建立图书馆法制环境中反馈渠道和反馈机制,唤起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立法的重视,我国图书馆的国家立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