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理解生态自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觉是指人们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其自觉地外化到立法、制度制定、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自觉的前提是生态理论的自觉创新和生态意识的自觉建立;生态自觉的基础是生态法律、法规、制度的自觉制定及执行;生态自觉的核心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的生态实践;生态自觉的终极价值指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最高层次的研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有失偏颇,唯有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取的正确的环境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理论可以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尽管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突出,但是马克思还是见微知著、富有前瞻性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协调、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放到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中考察,超越了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藩篱,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资源立法的反思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亮 《资源科学》2008,30(4):482-488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然而,现行自然资源法存在立法理念明显滞后、立法体系不够合理、法律规范配置失衡、立法重心失之偏颇四大突出问题。为此,要提升立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中心主义与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作为自然资源立法的灵魂;要完善立法体系,制定《自然资源法通则》、《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法》、《资源调控法》以及其他急需的资源单行法;要合理配置规范内容,增加权利性规范、程序性规范和可操性规定,完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生态系统综合保护能力方面的规范;要建立健全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度、资源安全影响评价制度、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环境资源综合决策机制以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三同时”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要注意人之"小"与人之"贵"的特殊性;从人与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出发,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系两大维度,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的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殷彩 《科教文汇》2014,(31):115-117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技术可以包括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法律属于社会技术.自然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可立法进行限制.立法要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把公正不仅赋予人与人之间,也赋予人与自然之间;法律这一社会技术对于社会关系的调节是以自然技术为基础的,它不仅存在特有的缺陷,也产生了社会技术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厘清各方利益主体关系,博弈探寻矿粮复合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条件。基于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动态博弈对三主体在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倾向及三方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应加强对矿企参与生态补偿活动的监督,实现生态补偿利益寻租源头治理;加强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纪检监察程度有利于生态补偿渠道畅通;对农户进行生态、法律知识教育以提升农户监督能力,减少寻租事件。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辛夫 《科研管理》1997,18(2):19-24
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学基本原则的内在联系。工业文明后期引发的生态危机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来的。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运行法则给人类以莫大的启迪,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杜群 《资源科学》2018,40(9):1878-1889
森林的法律概念是森林立法和司法的核心,也是中国建设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系统并细致考察了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与执法解释和法律学说关于森林的法律定义,发现其存在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即以宪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级森林定义体系,和以林业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形成的二级森林定义体系。笔者进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的森林法律定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森林定义的法律文本位阶较低,正式法律规范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实质上,现行森林法律定义缺乏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和涵摄,现行森林立法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森林资源、林地和林木的法律保护在主体和权利义务上的虚化。目前,中国森林立法已从森林产业法向森林资源法、森林保护法转变,因此在《森林法》修改时应当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取向,构建一个价值多元的森林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环境保护"费改税"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政府与企业间的策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监管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收益和企业违法排污遭受的处罚等因素对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实行最严格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道家生命生态思想建构在“尊道贵德”整体平衡观基础之上,是以探究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平等的和整体性的宇宙环境为内容,重视以培植合于“道”(规律)的德性生命生态观为目标。在宇宙秩序建构过程中,道家的整体平衡观有着个体有意识和社会群体潜意识,而维系着一定的生命生态秩序。且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道家追求人的德性完善、世界万物偕进而趋于完美之境为目标。在此,道家智慧曾与那种强调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会对当代共生性存在的、全球化的生态原则建构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雷  李宇光  肖瑶 《科技与管理》2009,11(5):140-142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校内政治、行政、学术和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形成现代大学法制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对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简要分析,结合其他高校改革的经验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际,以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德国将生物圈保护区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模范的生物圈保护区体系,成为维护国家生态系统稳定、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社会发展模式、繁荣地方经济及开展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的重要平台。德国的经验体现在:具有深厚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历史积累;官方及民间深刻理解认识到“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理念及生物圈保护区价值,并重视相关传播普及工作;国家及地方从政治法律、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支持有力;充分体现生物圈保护区的示范价值;在生物圈保护区的申报和阶段性评估中有所创新。基于德国的经验,建议中国有关部门:提升MAB及其生物圈保护区的公众认知度;强化国家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模式”的打造;推动生物圈保护区被纳入新时期自然保护地法制化体系进程;制定申报和阶段性评估的国家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不同国家间差异化的生物圈保护区发展模式,以有助于开创MAB发展新局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肖雪 《科教文汇》2012,(22):31-3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发展阶段,面对现代主义的危机,它积极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整体有机论及对创造性的弘扬为我国高校生态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人类有益,又随时都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正视环境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在环保与贸易之间法律协调的欠缺,趋利避害,将环境措施的贸易影响纳入环境立法中,采取积极的应时措施,并合理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发展绿色产品、改善环境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国内有关贸易与环境立法,构筑我国完善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思想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广义方面看,可以将其分殊为"理论理性立法"和"实践理性立法"两个层次,前者表现为自然律,后者表现为道德律;从狭义方面看,其思想核心正是基于"实践理性立法"的"法权法则"。实践理性立法与个体自由意志直接相关,表现为自由的"内在"和"外在"运用。法权法则明确了自由的两种运用,同时也明确了个体自身的道德自主,以及个体之间的道德相互性。这一法则是对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的批判性总结。  相似文献   

20.
孙晓宇  张秋波 《现代情报》2015,35(4):154-158
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犯罪的复杂性,情报监听这一秘密侦查措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若不对情报监听进行法律规制,容易导致滥用监听权以及侵犯公民隐私权等情况发生,因此必须对其予以立法规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出台情报监听立法的国家,其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因此,本文立足美国情报监听立法,评析立法的优点及缺陷,从而为我国的情报监听立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