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年,我十八岁;这一年,我上高三。这一年的空气因为高三而有了淡淡花香; 这一年的记忆因为高三而变得异常深刻。  相似文献   

2.
审题要点分析生活中总有各种酸甜苦辣的经历,同学们自然也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让文章增强感染力。一、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印象深刻,是抒发真情实感的前提条件。因为印象深刻的内容,能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一张空座位     
习作内容:你曾因为满足了愿望而开心,因为遇到不平而气愤,因为受到委屈而伤心吗?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由自己拟定。习作指导:1.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哪一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最难忘?五年级同学写"一件事",立意应该比中年级学生新颖些、深刻些。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很是喜欢!想起名师李镇西的一句话:经典只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吴非老师把一些教育常识,教育细节,通过朴素、简约的文字娓娓道来,虽是一卷在手,常常却似坐在一位长者、前辈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湖南电视的"密码箱"里有一种长寿基因,外界至今没有破解,那就是忧患意识。忧患其实是一剂苦方,一味良药。因为忧患,湖南电视人变得务实,变得敏感。因为敏感,因而关注社会,勤于思考。因为思考,因而变得深刻,学会前瞻。因为前瞻,变得豁达,进退有度。  相似文献   

6.
若问何为美丽,人人自有其解。但在我看来,心灵之美远胜过外表之美。正所谓"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品读此文,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高著平 《中国教师》2009,(Z2):386-386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他们摸索过、探求过、失败过、成功过。我,也是班主任中的一员,感受很深刻:班级  相似文献   

8.
红木门     
外婆家在黑龙江,因为相距甚远,母亲只能在寒暑假带我和弟弟回娘家探亲,去外婆家是我童年里愉快而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谈到“历史”这个名词时,你是一种什么感觉?是否因为它的博大深刻,而使你肃然起敬?同时又使你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只因为太多的历史书籍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0.
笔者之所以对金老师的语文课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幽默的谈吐,也不因为他巧妙的发问,而是因为他对板书的精心设计。他的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局”、“举一纲而万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小时候住在乡村,蔚蓝色的天空、翠绿的田野和永远清新的空气,就是我对这片土地最深刻的印象。我喜欢这里的生活,不仅仅因为乡村的美景,更因为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如果国王给你一颗煮熟的花的种子,不要因为它被煮熟了而不去种,也不要因为它是国王给的而去种,而要因为它曾经是世界上最美的花的种子而虔诚地种下去。”在我心中,这是一句最深刻最美丽的话。  相似文献   

13.
袁泉 《中学生(作文版)》2009,(10):F0002-F0002
过去的岁月在我们看来,都是美好的,因为时间冲淡了过往的一切不愉快,让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挥之不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勇敢的心     
张燕 《学前教育》2008,(4):58-59
在8年的教师生涯中,成成留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仅因为他天生的不幸,更因为他自强不息的执著和勇气。三年来。我和成成的交往从拒绝到接受,由陌生到亲密。每一次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都让我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它们犹如一滴滴的小水珠,渐渐地在我的脑海中汇成一条记忆的长河,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5.
乔杨 《中国研究生》2012,(10):20-22
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莫言的名字终将显得生动又深刻。不仅仅因为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更重要的是,因为诺奖的光彩,中国的文学开始赢得全民关注。这种关注从作家人手,经由作品的体验,而转为对文学的重新诠释。尽管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教训     
初夏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因为我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把一条生命葬送在汽车轮下。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相似文献   

17.
程晓玲 《广西教育》2011,(35):31-32
字词之于文言文,犹如水之于船,它只是一种载体。文言文教学不能忽视字词的积累,因为无水就不能行船;但文言文教学又不能只囿于字词的积累,因为行船的目的不在“船”而在“彼岸”,即作品的情感韵律和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8.
距离与美     
陈安芝 《当代学生》2011,(24):48-49
怎样的距离能让人对一件事物产生美的感受?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认为距离越近越好,因为这样感受到的美深刻而全面;有的人认为远些好,因为这样想象中的美更强烈;也有的人认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比较好,因为它半模糊半真切。  相似文献   

19.
要使文章深刻,训练思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只有思维的创新才能带来表达的创新,而思维与表达的创新必然会使文章更加深刻。例如有老师问学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哭了多少次,《红楼梦》中林黛玉笑了多少次。一统计,神通广大、放荡不羁、唯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会因为学生屡犯错误而头疼.学生之所以一再出现错误,关键就在于少了一个领悟的过程.只有领悟得深刻,领悟得透彻,才能确保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得深刻、透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