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这一概括,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正确理解“实事求是”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创造性运用了这一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至少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历史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史学的基本技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一方面是历史科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历史科学的研究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  相似文献   

3.
法是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的表现.其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这一原理不是凭空得出的,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法的起源、历史上存在过的法、以及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考察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4.
逻辑、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包含两个不同层次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同一个东西”指的主要不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两者逻辑关系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侯玉玲 《文教资料》2009,(25):77-7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文化相结合,因此要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伟大的中国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使命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本身,因而,中国革命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起点而非逻辑起点;中国市民社会的化育要求才是中国社会普遍革命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晚年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反复强调、精辟概括和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这一科学命题。恩格斯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命题形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对历史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角度不同的表述分别包含着特定的内容,把这些内容揭示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有两个前提: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著的文本研究以及关于现实社会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不是任意解读相关经典作家的文本,同样也不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条条框框,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吴宁 《教学与研究》2008,2(5):57-61
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现实的人或实践的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列斐伏尔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多元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域,但也同时模糊了判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从而消解和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同我们党的前辈领导人一样,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既不是保守主义的尊孔崇儒派,也不是激进主义的反孔批儒派,而是"马魂、中体、西用"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并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站在原地不动,而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经验,不断加以发展和丰富,因而就具有生气蓬勃的生命力.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已经正式形成.1848-1849年的革命,对于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公有制历程和21世纪社会主义部分特征的简要思考,以及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基本关系的思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项原理之前,一般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总的方面作一些概括的介绍,这一部分通常称为“绪论”或“导言”。这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不仅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所包括的内容是不能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项具体原理所代替;而且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还能为以后的学习指出一个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前,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商品经济是同私有制相联系的,而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因此,公有制一旦建立,商品经济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这并非误解.因为它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后来,斯大林有条件地承认了商品生产的存在,是一大进步.但他丝毫没有变动马克思的论据或前提.他只是说,在公有制(即全社会公有制)还没有占领的地方,由于不同所有制的存在,便存在商品生产.至于公有制占领的地盘,商品生产仍然没有存在的余地.因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不是商品济经的理论,而是局部商品经济的理论;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而是限制商品经济的理论.斯大林模式所以缺乏活力,这是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内在结构、基本特征、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等方面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说明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理论构成上,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学科家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功能上,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三者统一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归结为存在论,也不能归结为认识论,更不能归结为人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的特征和优势是什么?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这门课的特征、发挥其优势?这是目前《原理》课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整体,密切联系当代重大实际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比较,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原理》课的体系不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机械拼揍,而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各部分作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立场的理性批判深深触及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先验的理念,而是一种历史的运动;民主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也不是纯粹价值理性的体现,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深究马克思主义对理性的批判将会积极地推进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完整把握,同时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其一生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作为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是它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理论产品,而作为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也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在的科学思维方式。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不是通过某些孤立的原理和命题起作用的,而是通过对一个时代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整体改造而发生世界性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而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当今社会民主党实践的民主社会主义与伯思施坦修正主义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类型.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桥梁,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