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信息系统.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敏感、最富于变化的构成部分.汉语新词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社会上很多新词酷语、流行语都是通过大众媒体广为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词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的一种新型词汇,音义的结合具有任意性和颠覆性,其传播和发展依赖使用者的约定俗成,一般要经历偶然创造、形成与流行、自我更新淘汰、逐渐为人们认可、被规范的汉语体系吸纳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新词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影响,认为判定词汇合理性的惟一标准应是公众的使用与认可,应尊重网络新词的传播和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无须为其存在的合理性过多费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探讨汉语新词特别是传媒新词——包括传媒本身与传媒常用新词英译——的与时俱进.作者认为,新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鲜明的政治内涵,在尊重惯译的前提下,译者对某些新词译文进行不断补充、更新、修正,是外宣报道富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媒的日益发达,新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认识现代汉语的全貌,预测汉语发展的将来都需要对新词进行研究.文章描写了网络与新词的紧密联系,揭示新词的词义、造词法以及词汇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汉语新词的发展深受英语的影响。英语主要通过直接使用、汉译、英汉词汇结合使用、语法渗透等途径影响汉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汉语新词又具有义类广泛、简洁方便、生动时尚、委婉含蓄等特点。汉语新词中的英语元素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同时,在使用这类汉语新词时还要注意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7.
汉语国际传播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近来对外传播研究的新领城,也是文化传播和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基于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学科的发展潜力,文章试图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几组核心概念和对应关系做一阐述,并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传播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特点、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认为“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学基础”“语言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策略”等是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构成的三大部分,从而对现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网络语言具有传播内容独特和具有时代气息的特点。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时代特点,可以丰富汉语词库、增加语言使用修辞;另一方面,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所以,新闻媒体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大量出现的网络新词;另一方面要对网络新词进行慎重的取舍,使新闻媒体主持人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更加丰富和规范,成为新闻传播语言用词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使代表世界高新科技及异域风情的外来词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生活。媒体敏锐地捕捉并反映着这些变化.成为展示这类新词新语的重要平台和传播这类新词新语的快捷通道。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补充合作,使新词的创造出现了一个新特点,那就是创造者的平民化和传播的直接性、广泛性。谁都可以创造并传播新词,只要新鲜、有创意,就可以被接受、被传播。  相似文献   

11.
穗芳兄: 我以极大的兴趣拜读了您的<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的确,这样的工程太重要,太迫切了.虽然现在做起来已不算早,但是Mieux vaut tard que jamais(法国谚语:迟做总比不做好),必须尽快动工了.汉语和汉字的悠久历史是人类的独一无二的宝藏,其发展对中国以及全人类都会作出伟大的贡献.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要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就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熟悉一两门外国语一样.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171个汉语新词,"印客"赫然榜上有名."印客"来源于词汇inker,也称in客,与博客、黑客、晒客一样,是从互联网产生的新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音韵学研究》在民国时期开始成为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经典名著,汉语音韵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气象.高本汉的著作译成中文之前,其影响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已经形成,自此,传统中国语文学转向现代的语言学.本文将回顾汉语音韵学研究,特别是高本汉汉语音韵学研究及其对于我国音韵学形成与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19,(10):72-76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汉语教科书是构建和实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场域,也是实现中外社会良性互动的场域.若从话语实践角度对汉语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再思考,可对汉语教科书的话语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在不同维度中探究汉语教科书中“中国”自我身份确立的话语模式、“中国”社会关系定位的话语路径、“中国”在全球语境中再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话语结构以及对“自我”与“他者”价值体系关系进行重构的话语方式,进而探讨在形塑语境、构筑新的地缘文化过程中构建“‘世界中的中国’形象”的可能性路径.如此,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研究便有了在研究视角、方法与路径上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科技编辑应善待科技新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烈  杨志顺 《编辑学报》2006,18(2):108-110
基于科技名词是科技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工具,论述规范使用科技新词是科技编辑的义务和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与约束力,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全国名词委尚未审定公布的科技新词等几个问题.阐明正确把握与规范使用科技新词在编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外宣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中国现当代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并以汉语为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基于此,应该整理并梳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充实丰富自身,形成文化自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描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传播正能量,使文化潜移默化于不同传播媒介中.还要调查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输出品的效果,特别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最佳传播途径;在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多种汉语教材,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实现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11,(24):14-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11,(12):14-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意识、世界大同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是王韬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思想背景.与西人合作译书、牛津演讲、置书英国、创办中文报刊、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是王韬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方式.选择时代最先进的传播媒介,用多种方式传播人性共通的文明,传播人无我有的中国文化,是王韬为后来者提供的三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语言的传播与推广是各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具体表现为以对外教材出版讲述国家故事.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出版业应勇于承担使命任务,积极构建和维护汉语国际教材的出版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和《跟我学汉语》系列汉语国际教材的出版和修订为例,从品牌的构建和维护角度探讨汉语国际教材出版品牌的构建与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