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技术要求及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方法:随机收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共计43例的临床诊疗数据,分析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及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结果:手术成功率90.7%(39/43),中转率9.3%(4/43)。39例中放置T管引流者3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者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2.0士38.5)分钟。术后出现穿刺孔(切口)感染、残余结石各2例,并发症率10.3%(4/39)。结论:目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主要适合用于非嵌顿性胆总管结石病例,不宜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或结石嵌顿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5年1月~2003年6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54例的临床经验.结果:修复手术类型:用脐静脉修复狭窄占6例;用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修复者占43例;用皮下通道型空肠肝门胆管成型术修复占5例.其中2l例行肝部分切除术.5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1~7a,平均3.3a.总优良率83.3%(45/54)。残石率5.6%(3/54),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疗效满意.结论:充分显露肝门部胆管并解除胆管狭窄,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彻底清除肝内结石及相应病灶并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8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43例作为微创组,另外开腹取石43例患者为开腹组。结果微创组的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0±25)min。术中出血平均(40±5)mL。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患者因行一期缝合后于术后出现胆漏,2例经充分引流后自然闭合,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再次手术行T管引流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前提下,掌握好患者的适应症,对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六年间78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变异11例,相应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充分意识到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掌握LIOC(laparoscopic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指征能显著降低胆道残留结石率、胆道损伤率和二次手术机会,可以为胆道疾病病因研究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n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先行EST术,再行LC术。结果:21例均完成EST和LC术,其中1例患者LC术后经胆道造影见胆总管结石残留,再次行EST术。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螺旋CT、低场强MRCP、US对低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0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例,对其低场强MRCP、螺旋CT、US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低位胆道梗阻中结石58例、胆管癌12例、壶腹癌24例、胰头癌26例、胆管炎10例。螺旋CT、MRCP、US对低位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7%、98%、81.54%。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08%、73.38%、50.77%。薄层螺旋CT能显示梗阻端的肿块、胆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对壶腹癌和胆管癌的确诊率较高(83.33%、66.67%)。MRCP能显示胆胰管下段梗阻的各种异常改变,对胰头癌及结石的确诊率(92.31%、89.66%)高于CT和US。结论:螺旋CT与MRCP对不同性质病变的低住胆道梗阻具有不同的定性诊断价值。CT与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定性的准确性,US受肠气的影响确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孤立肾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某院近两年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较高,疗效满意。结论:孤立肾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术前、术后的各种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味秀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81-81,8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道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对52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进行分析,对比MRCP与其它检查(B超、CT)的优劣性.结果:在施行手术的48例患者中手术结果与术前MRCP诊断相符,准确率100%,而B超、CT准确率为78.8%.结论:①MRCP对阻塞性黄疸可以做出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的定性、定位诊断;②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几乎没有禁忌证;③MRCP能全程显示胆总管下段及乳头处的病变:④MRCP对再次或多次胆道术后及已行胆肠吻合的病例亦能清楚显示胆管树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胃镜联合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中的应用,为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难度。创新点:摒弃了以往LCBDE术后需行T管引流的方式,以鼻胆管代替T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胃镜的操作难度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低。因此,本手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数据,排除那些不能耐受麻醉、患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呈泥沙状或者絮状的患者。对患者行胃镜联合胆道镜的LCBDE手术,统计其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长以及住院花费。结论:胃镜联合胆道镜放置鼻胆管在预防LCBDE术后胆漏上切实有效,且由于术后无需留置T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同时,本手术方式对手术操作技术的要求较低,对于初学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医师来说,可降低其术后胆漏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官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2~2004.8月初诊为异常子宫出血并进行B超及官腔镜检查,同时官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报告官腔内异常为22例,官腔镜发现官腔内异常为53例,与B超符合率为41.5%;经活检,诊刮病理报告异常的55例.与官腔镜的符合率为88.7%。结论:官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官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官腔镜检查只有结合B超并与定位组织活检、诊刮相结合,才能提高官腔内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3·7~2006·12月,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0岁。全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对B超不能确诊又高度怀疑胆管结石者行MRCP检查。术前诊断包括结石性胆囊炎21例(其中术前B超发现肝外胆管扩张15例,有黄疸史3例,有胰腺炎病史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2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5例。1·2方法常规开腹胆囊切除,预留胆囊管长度1cm左右,将其尽量解剖游离至与胆总管汇合处,胆囊管残端…  相似文献   

12.
胆道结石术后残留一直是胆道外科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据文献报道我国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达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胆管管道较细,分枝较多,大部分位于肝内,且有一定的弯曲度,使胆道手术多在盲目下进行,易造成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3.
李旭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17-11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管腔内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肾镜下取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18例获成功,2例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90m in,术中出血约60mL,平均住院8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管腔内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5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术前全身及营养情况做详细评估,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该150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做了肝叶切除术,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伤口感染20例,膈下感染10例,胆漏55例,肺部感染15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0例共8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3.0%,疗效优良率为77.8%,残石率为21.0%,结石复发率为8.7%。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0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STORZ Fr 8.0~9.8硬性输尿管镜直视下配合国产钬激光机行钬激光碎石术.结果:466例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创伤小,出血少,经围手术期的护理,术中无输尿管撕裂、穿孔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103min,平均56±13min.术后1~4d拔除导尿管,3~7周经膀胱镜拔除双J管.住院时间2~10d,平均4±3d.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碎石成功率高、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均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是的显著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肾盏憩室并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其采用B超结合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成功,根据个体情况运用扩张憩室盏颈或电灼憩室囊壁两种方法处理肾盏憩室。结果:本组患者均获穿刺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5~120(65.8±7.89)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憩室消失9例,明显缩小8例,1例虽结石复发但可保守观察。结论:经皮肾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穿刺路径选择、小心建立通道以及憩室盏颈的处理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院生殖中心于2000年3月至11月,运用试管婴儿技术对9例双侧输卵管不通的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每例均通过控制超排卵,B超介导经阴道取卵术,培养,移植,9例促排卵后发育卵泡136个,取卵获得109个卵细胞,获卵率80.1%,平均每例获卵12.1个,84个授精卵,授精卵77%,卵裂65个,卵裂率77.3%,移植胚胎33个,平均每周期移植3.7个胚胎,移植后测尿免及血HCG阳性2例,妊娠率2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月我院对5例下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5例均一次性打通输尿管腔,留置双J管,未出现输尿管撕脱、断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血Cr术后3~5d降至正常,双J管术后1个月拔除。结论:对于下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急诊输尿管镜下碎石,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中段结石5例,下段结石6例,直径5~10mm。均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11例中下段结石及2例上段输尿管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2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未完全击碎,移入肾盂。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疗效可靠、安全、及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对1989年6月至2000年6月间236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3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24例,再手术治疗8例。除3例因胆系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放弃治疗主动出院外,余均痊愈出院。提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系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胆道梗阻、操作失误等。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