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合成空间理论对中国典型意象诗<天净沙·秋思>的诗意生成过程进行解读.研究对于古诗欣赏和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原诗解读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通过语言产生联想反应在头脑中的图像.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不防从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出发,探讨其对于唐诗翻译意象再造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4.
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回目文化意象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杨译以原文作者的意图为中心,采取文化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的意象;霍译更看重译语读者的期盼,采取文化归化的策略,省去或采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意象来替代原文意象.  相似文献   

5.
帕尔默语言学是一种以意象理念为核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并能有效应用到与语言文化相关的众多领域,而古诗是语言的精华,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因此意象在古诗中随处可见。酒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许多古诗中借用酒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本文将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古诗中酒文化,并以其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文化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宏观上来阐述分析意象理论在广告创意与制作上的应用及意义.文章先从文化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剖析意象的内涵,实质及特性,然后从广告语及广告制作方面阐述分析意象在其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来说明广告是以意象理论为依据而创作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多以实例广告案例来论证与说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文章指出,意象编码是广告的灵魂与生命,广告的创作是离不开意象构建的.  相似文献   

7.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8.
邹明 《文教资料》2009,(27):24-26
作为劳伦斯<羽蛇>中重要的原型意象或文化解码,水的影响力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渗透进作品的微观层面并且支配着作品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和环境特征.水的原型意象的普遍性来自于它的复合性,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根据<圣经>中对水的描写,以及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试图从水意象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的内涵出发,探讨水的生命力及破坏力,得以窥探作家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9.
经验功能从属于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论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或情形.该文分析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几个英文译本,通过功能语言学中经验功能的分析来揭示关于诗歌中意象翻译的一些规律,为古诗意象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意象图示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部分.在唐代,中国是最先进繁荣的国家,因此唐诗获得极高的声望.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意向图示理论出发,以送别诗为例,探讨其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诗经·卫风·淇奥>用竹意象来起兴君子之德,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卫国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君子风度,且竹在当时人认识中也是这种君子风度的代表.故<淇奥>的竹意象既产生于卫国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又折射出这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尔特·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草叶"是特定的惠特曼在特定的文化中创造出的特定意象."草叶"具有野草、惠特曼本人、美国人民、美国之自由民主、美国、<草叶集>中之诗篇等六重意蕴,带有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文化意象过程的特征、类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处理办法。认知语言学属于功能主义范畴,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构造,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以此为视角,探讨了作为文化符号的意象翻译是有意义的。文化意象翻译是动态的,合理的以及协调的操作过程。在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译语作者的认知体验,构建出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意象,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意象的特征分析,得出恰当的翻译应做到与译语读者的体验相适应。还应重视原语意象信息的突出程度,在译语中做出相应的处理;也应该侧重意象的特质意义的表现,引导译语读者对特质信息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意象诗的源头是<诗经>而非<离骚>.<诗经>中许多诗篇意象丰富,"比""兴"手法的运用,决定了<诗经>中大量意象的产生.尽管从中国意象诗的漫长发展历程看,<诗经>意象还仅仅处于原始发育期,但其中一些诗即便和现代意象诗的代表"朦胧诗"相比,也毫不逊色.正因为<诗经>意象具备了高度象征性、主观性等古典诗歌意象的诸多特征,才使<诗经>具有生动形象的图画美、蕴涵深广的意趣美、回味无穷的含蓄美,散射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弄清这一点,对疏理中国意象诗的历史流变,深刘认识<诗经>的诗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鲁迅在<狂人日记>里用"吃人"的文学意象展示了多种含义的思想批判与文化批判.上世纪90年代,莫言的长篇小说<酒国>里再次出现了这一文学意象,作家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不仅自觉继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时通过对启蒙者(改造者)形象的解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改造的艰难性的深刻认识.通过对两个作家笔下的文学意象的比较研究,阐明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学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显现出重要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筱 《文教资料》2012,(31):36-3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在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人类语言文化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意象作为其研究的重点。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唐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文分析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意象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语音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流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其中的隐喻理论简要分析了<红楼梦>中人名、地名及物品名的语音隐喻内涵,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和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是两本典范的普通语言学教材.本文从历史背景、理论内容、编写体例等方面对这两本教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宋词中经过词人的演绎,这一意象很好的反映了采人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72-76,129
<古舟子咏>是英国湖畔诗人柯勒律治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作.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古舟子咏>中信天翁意象以此来解读<古舟子咏>:信天翁意象的词汇寓意构建;通过对多个意象进行分析,探讨信天翁意象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