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隐喻的认知及其汉英翻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介绍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的理论,并从隐喻汉英翻译的三个原则入手,对隐喻的汉英翻译进行探索.从而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高隐喻汉英翻译的质量,把汉语隐喻的喻体特征和文化寓意在英语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浅析英语中隐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隐喻不仅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一种文化行为,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探讨了隐喻的特征,并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理解,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喻与翻译     
赵宁 《华章》2010,(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有一定的方法模式可循.在各种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隐喻及翻译中的问题,将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 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完成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中.深入探讨英汉隐喻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由于语言及其文化之间的差异,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翻译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借鉴前人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中的文化因素,并摘取《红楼梦》中几个典型隐喻的翻译为例,重点剖析了概念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直译即保留原语中的喻体;意译即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进行喻体转换;文化喻体直译并增加内涵解译.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感受外部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翻译过程中,隐喻的翻译无处不在。本文从中英认知差异的角度对隐喻翻译作了阐述和解读,并以身体部位的隐喻为例,探讨了隐喻翻译当中共有隐喻的翻译方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部分不同的隐喻和完全不同的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此提高隐喻翻译的文化语用价值,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文化隐喻翻译难度极大。为了解决文化翻译中的难题,本文将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隐喻的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与翻译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介绍了隐喻的概念,回顾了隐喻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隐喻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的认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山之作,蕴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分析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并总结翻译策略,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检验,也是对隐喻翻译认知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16.
旨在用西方国家的认知隐喻理论分析长篇小说《围城》中英本的隐喻翻译。认知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它为文学的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这个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启示。从具体到抽象,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度分析其对作品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映射。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不同语言文化在隐喻使用上有相同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我们对隐喻的翻译带来较大的困难。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术语里也出现了大量的隐喻。由于中医隐喻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翻译存在着不少的障碍,而关联翻译理论是扫除这些障碍的有效的指导理论。根据中医隐喻的分类,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里面的"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思想可以直接运用到中医隐喻的翻译中,使译文与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