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2.
很多孩子都有和父母顶嘴的经历,或许程度不同,但这种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做个听话的孩子。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的权利。顶嘴与听话是对立的,矛盾必然会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3.
拷问听话     
我们都习惯于生活在一种要求听话和赞赏听话的文化氛围之中。谁敢不听话,谁就会挨整,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听话也成了中国的一和种教育惯例。  上级领导要校长听话,校长要老师听话,老师要学生听话,家长要孩子听话。几乎每个学生都听他们的老师或家长说过类似"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准没错","只要你乖乖照我的话做,就一定能如何如何"的话,"听话"似乎成了每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  在这种要求听话的氛围中,我们训练出了大量的没有个性、没有节操、没有生命力的顺民!照此下去,我们培育出的一代人,将是最…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叮嘱: "你要听话,知道吗?""你真乖!"我们很习惯于下"定义"--不听话的孩子叫作顽童,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我们培养了很多听话的孩子,但是孩子太听话却不一定是优点.  相似文献   

5.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6.
林钨 《福建教育》2010,(2):60-61
中国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是“孩子是否听话”。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相似文献   

7.
阳紫 《母婴世界》2014,(5):124-125
“听话”,家长们赞扬孩子的标准之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为此家长们总是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言听计从,殊不知“听话”并非一件全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妈妈说:“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听话的孩子最可爱。  相似文献   

9.
卢桂清 《广西教育》2008,(16):27-27
在我们许多家长、老师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吗?好孩子就必须是听话的孩子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  相似文献   

10.
姜冬玲 《考试周刊》2013,(10):183-183
<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嘱咐的话,最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接孩子离园时,询问的比较多的也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常出现的困惑是"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可见家长认为自己或老师讲的话都是对的,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自己的话,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听话呢?优秀的家长是智慧的,让孩子听话、明白事理的秘  相似文献   

11.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似乎听话的乖孩子更受师长的偏爱,连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以“真乖”“真听话”作为赞词。毋庸置疑,听话的孩子为家长、老师省了不少心,听话也是不少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优点,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因缺乏主见而盲从?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主要以集体教育为主,因此班级里"听话的孩子"相对较多."听话的孩子"乖巧懂事,个体数量占班级人数的比重较大,这样的学生往往在集体教育中容易被忽视,其潜在的个性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听话的孩子"的个性特点,分析他们的缺陷,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以探究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听话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国家长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的个性往往被磨灭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西方家长教育孩子则注意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玛雅 《家长》2007,(Z1)
采访对象及方式:在某中学生论坛上开辟专题邀请8个中学生进行讨论;在某教育论坛上开辟专题邀请6位家长进行专访采访时间:2007年1月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听话教育”始终贯穿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当中:在家,父母要孩子听话;在学校,老师要学生听话。无论孩子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似乎只要听话,就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喜爱,被评价为“好孩子”。然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记者就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分别对孩子和家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17.
王淦生 《师道》2009,(10):20-20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18.
听话,这是一个在家长和教师口头中经常出现的词汇,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一旦我们对孩子不再用听话一词来评判孩子好坏的时候,也许就是这个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但是,试想一下,一个家长或教师惯于用“乖”、“可爱”、“听话”这些标准去审视我们的孩子,如果出现了令我们头疼的出格、捣蛋、甚至于叛逆的时候,我们还能容忍孩子的自由吗?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就表现为对孩子一如既往、不折不扣、全方位关注的专制角色,不容许孩子有丝毫的出格与捣蛋,甚至于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异想天开。当然像这样的课堂情景,在现在是很少出现了,但是,…  相似文献   

19.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性发展上的矛盾:传统观念中,有一条评价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是听话,孩子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这几乎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而现代中国,人们已开始重视自我的发展。一方面,希望孩子听话,另一方面,又鼓励他们自我的发展,甚至放纵和溺爱,导致自我中心的出现,这常使幼儿陷入一种矛盾之中,引起心理的失衡。并表现出冷淡、自卑、执拗、吝啬或孤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