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洋务派经济集团,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陆续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性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属于资本主义的性质。所以有的同志说:“中国第一批资本主义企业是由洋务派创办起来的。”既然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是由洋务派所创办,而在创办这些企业的时候,又采取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那末,深入地研究“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历史作用,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友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4):43-47,53
针对云南银铜矿因管理混乱而衰败不堪的弊端,林则徐经逐细访查,认真调研,主张放手让商民集资承办,官方只持有“督率之权”,即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从“宽铅禁”、“减浮费”、“严法令”、“杜伪诈”等方面阐述了从政策法规上对厂矿加以扶持、引导的措施以及协调、激励、甄别、审批、课税等管理办法,对官督商办的探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林则徐的官督商办思想在20年后被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践行和推广,成为民用企业的主流经营方式,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开始主要不是由私人资本创办,而是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等形式。尤其是官督商办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更是创办各种民用工矿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研究这类企业的产生是探究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已有不少著述对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官督商办企业产生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官商不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但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却对民用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官商结合、资本互补,是近代民用企业得以产生的前提之一。官方出面,企业容易得到清廷承认和批准,一些资本的积累者看到了强大的靠山,才愿意把手中的资金投放到新式企业中去。官督商办企业获得了政府给予的资金周转、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官督商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封建顽固势力对企业的干扰破坏,遏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排挤与倾轧。近代企业的建立需要近代化的人才,而人才的推举和培养更要官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年)在两湖地区兴办了汉阳铁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而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这些企业最初多为官办,经济效益差,屡屡亏蚀,被迫一再改变经营方式,由官办而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最后改为商办,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其经营体制、经营理念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源于西方的股份制被舶来中国之后,在晚清政治体制的束缚下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度,并成为洋务企业标志性的运营模式。探索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的特殊经营方式,对于继续研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官督商办对我国近代工业和两方技术的引进是具有催生作用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掣动器。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对它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拟就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洋务运动的关系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官督商办企业资金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看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官督商办企业出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达到全盛时期。就是在清王朝覆灭以后,官督商办企业实体没有了,但是它潜在的影响仍很深远。官督商办企业作为中国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儿。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上海机器织布局为例,试分析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相似文献   

9.
盛宣怀辩     
盛宣怀一生复杂而矛盾,集封建性、近代资产阶级性、买办性、民族性于一身,但盛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由“官办”向“官督商办”的体制转换,是这一颇具改革与创新意义“官督商办”体制的倡导者、策划者、实践者和代表人物之一。盛宣怀与洋商有斗争,有妥协,但妥协是斗争中的妥协,是企业竞争中的妥协,并不影响其所创所督办企业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官督商办实质上是晚清政府控制和利用私人资本的官办形式。官督商办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地位,官商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分割企业,而不关心企业的前途命运,从而使官督商办企业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并严重阻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迟滞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的招商引资、募集股份活动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晚清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阐述洋务派采取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原因;叙述了招商活动三个阶段的一般概况;揭示了各阶段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评价这一活动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招商局的“商办”股份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而“官督”体制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这种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最初模式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通用的政治教材第一册(《中国近代史读本》)中的第三章有这样一段话:“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感到必须办一些民办工业,以解决资金、材料不足及交通运输落后问题。民办工业主要形式有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天津创办的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张之洞创办的江西萍乡煤矿等。这些民办工业,基本上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这段话将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现代企业称为“民办”企业。实有令人难于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洋务运动中,他提倡的“官倡民办”方针,推动了其管辖地区经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开化。此方针和“官督商办”相比,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商会的认识,认为此时期有从官办商会、官督商办商会、商办商会,有从保伸商权,开展“商战”,有从倡导地方自治等角度去认识商会,涉及到商会的开办方式,组织系统,营运程序,功能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而分析了中国早期商会认识的社会背景与特点,指出其对当今新兴商会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诺思悖论揭示:国家的存在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同时也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一种企业模式,这一制度借鉴了西方股份制的筹资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主义的路径依赖,因此仍属"器物"模仿而非制度创新。官督商办企业在创办初期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官权的日益膨胀,市场主体的经营权受到干涉、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受到压制,官督商办企业模式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8.
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近代化的方式首先都是直接从干预经济开始的。自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选择了“官为控制”近代工业的政策目标模式。甲午战争后,改“官督商办”为“纵商为之”,颁布了大量新的工商政策法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以致于大大影响了经济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份制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自办股份制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1872年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为标志。继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之后,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一股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的热潮。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近代股份制的产生是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原则,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 ,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