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缘由无疑是报道的新闻信息真实、清楚.介绍的知识准确、可靠,以致于不少受众习惯于把它作为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读物。但是.近年来有些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却辜负了受众,出现了以下九类不该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轶 《记者摇篮》2004,(8):8-8,19
改革会议报道,是新时期新闻报道实际的要求,更是符合新闻规律、符合受众口味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挺 《视听纵横》2002,(4):49-5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感则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一种判断,直接影响其对新闻报道主体的接受程度。真实性是真实感的基础,真实感则反映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且让受众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报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但新闻报道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却不一定就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5.
新闻打假,是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根本。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媒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在当前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信息传播途径纷繁众多、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于毛毛 《今传媒》2014,(7):122-12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繁杂的数据出现,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契机,新闻工作者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及可视化的技术将新闻报道呈现在受众面前,并且受众可进行私人订制,在线上线下形成互动。本文就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数据新闻目前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采访报道上的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提倡。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和观众形成了较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利于拓展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彭琨 《新闻前哨》2005,(9):43-43
新闻内容的创新是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的需要。单一化的主题、拼凑的中心、程式化的编辑手法,会使读者感到报道面目可憎。新闻工作者只有报道受众欲知未知的新事物、新问题、新人物、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才能引起受众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集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使他们保持稳定的注意力。一条新鲜动人的新闻,一则新颖别致的标题,一个醒目精巧的版面,一帧亲切感人的图片,都能给受众留下“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对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抓住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0.
综观现在企业报,总是有相关信息链条,详细介绍某一件新闻的来源、发展过程。如在铁路第五次提速的新闻报道中,就有前四次提速的过程、出现的难点、如何解决、如何测试成果等相关信息链条。而且有时还有图表显示,从而使读和受众一目了然,知道了更多的信息,使企业报资源呈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声屏世界》2004,(1):20-21
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少数媒体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中走上了歧途,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抢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格调,以“性、星、腥”等庸俗化内容迎合少数受众的低级趣味,大搞煽情主义。以致近年来,在灾难新闻、法制新闻和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过分展示血腥场面、渲染血腥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2.
于都 《军事记者》2005,(8):11-11
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新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真实生动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受众、感动了社会。但也有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它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新闻是一种相当优质的传播主体,客观上具备了许多使受众乐于接受的基因。但现在有些军事新闻报道,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通病,难以让人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作为度量信息品质重要指标的信息量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加大新闻信息量正成为新闻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考核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受众的知识层次不断提升,对于传媒提供的信息选择余地越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看,改进会议报道仍是企业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构图作为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新闻报道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图形与背景"的运用,它解决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闻配图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新闻摄影,正确把握图形与背景的主次关系及主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将有助于表现新闻报道的精彩瞬间,并且有助于把受众带到新闻画面的境界中去,增加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感。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改变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新技术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为受众服务,新闻工作者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报道中做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进步让媒体在突发新闻报道中转变策略,从信息采集、采访角度、报道方式等着手,逐渐与受众之间相互依存;受众也从新媒体技术革命中得到启发,希冀参与到媒体事件中,受众的角色定位也由此发生了转变。本文旨在分析在一系列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和受众的反应,讨论当下中国受众的重新定位以及传统媒体可能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甜甜 《新闻世界》2014,(1):153-154
新闻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新闻报道的审美价值及其规律的学问,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以及社会性的特征。研究新闻美学的目的在于吸引受众,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新闻报道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在新闻生产层面表现为悬置知识、误读通俗和弱化知识分子身份,在受众层面,表现为过分介入私人领域,忽视受众知识需求、低估受众认知能力,以及质疑大众接受高蹈价值观的能力.新闻“反智主义”倾向是新闻“娱乐化”盛行的重要因素,这两者互相强化,最终导致主流媒体新闻功能的偏失,以及理性商谈意义上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