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术界多以刘逢禄为今文经学家,但是,很少有人探讨刘逢禄今文经学的发展。本文依据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释例》、《春秋公羊解诂笺》、《诗古微序》三部著作。来揭示刘逢禄的经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早年与晚年的思想是有差异的,早年并不完全排斥古文经学,晚年则激烈否定古文经学。  相似文献   

2.
清初学者朱彝尊治经学不同于当时的经世学和考据学的学者,而是以文献学的方法和著录的方式对中国经学史料进行汇辑,试图建构经学史的体系,完成了《经义考》的巨编。他的经学思想是较为守旧和特殊的,关于儒家的道统承袭汉儒的观念,关于某些经学问题的认识墨守汉唐经师之论,关于宋代理学的批判则缺乏精微的思辨和深刻的学理。因此他在清初难以适应新的学术思潮,然而其《经义考》浩博丰富的内容及建构的经学史体系,在中国经学史上确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我们应对它重新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杨慎没有专门的易学著作,但有大量的讨论易学的考论性文字。杨慎祖父杨春始治《易》,于是受业者相继,取科第不绝。其父杨廷和深于《易》,杨慎自己也以《易》中试。此外,在杨春教授之外,杨慎另得福建乡进士魏浚易学之传。他之所以不注《易》,乃以经传言性命之详,不愿屋下架屋,而以刊谬正误为意,认为此亦关系至理。杨慎易学以明象为先务,对《周易》字辞音义多有考订,多有独到之见,颇能启人之思,但又时有穿凿附会。他辨疑宋代易图,实开清辨易图之先声。他考订《易》韵读,创新古音学,在音韵学上承上启下,贡献良多,开清初顾炎武《易音》之先。杨慎伪作《古文参同契》,又创商瞿为蜀人之伪说,影响甚大。在易学义理方面,杨慎也有独得之见,如其性情不离之说即得力于易学。杨慎易学开蜀学之新风,在全国易学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浚是南宋初期名臣,亦是一位以儒家淑世救国精神为理想的士人,在学问方面尤精于《易》,其《易》学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在肯定《易》为载道之书的前提下,把象数作为了解《易》中义理的基础和方法。其子张栻是理学名家,易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父亲影响,认为太极为宇宙之源、《易》为载道之书、学《易》以致用;但是他对张浚以象数为主解《易》观点不甚赞同,认为义理是《易》的根本;此外,他还对张浚有关道器关系的论点有所发展,提出道器不可分离、器先道后、道依托于器而后行。  相似文献   

5.
刑名相杂 穿凿好异——论《尚书新义》的特点与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的《尚书新义》是羽翼其变法之作,独行科场60余年,在训诂义理上有不少创获。但王氏解经穿凿好异,又杂刑名之学,当时学者以经学为媒介与王氏新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尚书新义》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反对的强大力量而退出了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6.
《周易》凝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理解世界的智慧,它奠定了中华明的根基,所以古人称赞它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历代贤哲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诠释,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易学诠释史与中国古代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由此可见对易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汪学群研究员所《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47万字)为易学史研究园地增加了一朵新葩。  相似文献   

7.
冯时 《中国文化》2010,(2):65-93
##正##《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钩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于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为《周易》之首,其定阴阳之旨尤显,为易学建构之关键,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核心思想的体现。后人传《易》,于经旨或得或失,故拙文不拘十翼之说,而拟通过对两卦卦爻辞本义的分析,寻找卦爻辞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其作意。我们认为,乾、坤卦爻辞之形成关乎古代观象授时制度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制度,为古代社  相似文献   

8.
扬雄为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转折点上的思想家,他在批判今文经学"固守一经"、"烦琐解释"的基础上,在创作《太玄》、《法言》时提出了代表古文经学的解经观念,主要包括"要合《五经》"的经学立场、"《易》为经首"的经典认知、"约卓艰深"的释经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易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宋易时期”。所谓“宋易”,乃是针对“汉易”而言,是基于宋学与汉学相对的易学学风和阶段的划分。宋学特别是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对易学的研究分不开的。理学主要是心性之学.注重探讨性命义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周易》的经传。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朱熹思想研究 ① 与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一样 ,犹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大凡朱熹的思想、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等等 ,均有专著问世 ,可谓盛矣 !今蔡方鹿教授独辟蹊径 ,撰成《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 ,而独树一帜。虽周予同教授于 192 9年出版《朱熹》一书 ,其中第四章为《朱熹之经学》 ,然其成书年代较久 ,且较简略 ,有必要予以重新诠释 ,揭示朱熹经学诠释学所蕴涵的本意。蔡方鹿对此课题可谓“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 ,其不怠 ,常百倍其功 ;其不懈 ,犹日月之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1.
王风 《中华文化论坛》2003,1(4):122-126
《周礼》以“三易”、“三兆”、“三梦”并列,这种并列,可能隐藏着古人以“易”名筮的原因。本认为,由于“兆”指龟甲之裂罅,占人凭借裂罅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态占断吉凶,相应地,“易”可能指挂力归奇之策(溢策),筮人凭借溢策在时间中的演变占断吉凶。上一世纪的甲骨研究和金研究可佐助“易即溢策”的推测。“日月为易”不是“易”字的原初合义。  相似文献   

12.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13.
顾关元 《寻根》2001,(6):103-104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模、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说:“按,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谓徐徐揉摩也”,“推、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为两手捏定患处。酌其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推拿”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按即拿之说也,前人所谓拿,兹则以按易之。”此后按摩与推拿遂并用于世。  相似文献   

14.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文化矛盾,西方提出了“神人合一”观念;为协调儒道文化矛盾,中国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这两种思想影响了中西文化走向,但又具有各自的文化缺陷。本文提出“花人合一”思想,强调“花神精神”,倡导触及生命本质的“至善至美、自由自在”的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唯美境界。“花人合一”必须通过“游乐原则”才能得以生动体现。“游乐”是人的天性。至乐、天乐、率性求乐与“无害的快感”是人的内在本质追求。因此,应搭建一个平台来展现“花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实现审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净化和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这就是“花人合一”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释名两则     
周宗旭 《寻根》2010,(6):87-89
<正>"筷子"命名新考"筷子"缘何而名?论者历来皆以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所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之说为底本。其后所有论者皆以"箸"与"住"同音,行船忌讳  相似文献   

17.
郑建军 《寻根》2003,(4):104-110
宋理宗时,郑氏为避金兵之乱从河南荥阳迁居浙江省宁波市灵绪乡(今獬浦)之择山下的塘路沿(今郑家村)。郑氏自宋朝南迁,在十七房居住至今,世代繁衍生息,已有20余代了。据《灵绪郑氏宗谱序》:“浙灵绪  相似文献   

18.
李志超 《寻根》2003,(4):95-97
在现代汉语里,物字极常用。辩证唯物主义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哲学,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切人文和社会科学离不开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物体、物理、唯物……这些词中的物字含义很抽象。很多人不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