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学习诗歌和散文,都要注重朗读,要抓住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还要分析作品技法。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小说名篇,要求着重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学习戏剧要求着重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赏析剧中人物语言,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赏析人物形象;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在脑海里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单元概说]本单元由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组成。从体裁上看,《桃花源记》是古诗《桃花源诗并序》的“序”。也可以把它当成小说来读。《口技》,既可以把它当作摹写口技特点的说明文,也可以把它当成小说。《孙权  相似文献   

3.
本组课文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表达爱国感情的,有慨叹时光流逝的,有回忆启蒙老师的,还有赞颂伟大人格的。教学本组课文,可根据重点训练项目“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要求,结合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物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加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同时要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所以本组的教学重点应定位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联系起来,扩展阅读的收获。教学时应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小说,我们不妨从人物形象入手,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塑造人物的,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品味那故事中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写人记事要围绕中心选材,通过典型事例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得鲜明、突出。通过综合实践,我们要到生活的“最前沿”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教学本单元,应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熟悉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应引导他们从小说的写作获得启发,找到借鉴,培养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提炼、反映生活的能力,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写好记叙文的能力。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在第三册有两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有《小说的人物和环境》、《比较阅读》和《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在第四册有一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识字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加强生字词的学习,尽最大努力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朗读、感悟、积累、实践的时机,做到夯实基础、强化读悟、注重实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课文均选自明清古典白话小说中影响久远的经典名著。它们题材各异,风格有别,既再现了特定时代社会的生活图景,亦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鉴于本单元课文文白夹杂的语言,远离现代生活的内容,篇章节选的局限等因素,教学要注意扫清学生阅读欣赏障碍,积极开拓课程资源,引导通读原著、相关资料及文本,以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学设想】宏观世界,气象万千:微观世界,奥妙无穷。本单元,编者用通俗而科学的文字,揭示了大自然语言的独特、克隆技术的神奇、恐龙灭绝的奥秘、生物入侵的危害、声音世界的微妙,既增长见识,又启迪智慧。学习本单元,要求:1.知识和能力维度——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科学小品,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提高速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而且显得语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编著出版的九年义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各年级段的教学要求既有逻辑推进的阶段性,又有前后衔接的连续性。第五册供三年级使用,属中年级段。根据语文训练的阶段性,本册教材在低看级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词句训练,重点进行段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便为高年级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从字词句、听说、读、写几方面,对本册的教学要求及教材编写给以简要分析,以帮助大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定位;并就某些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  相似文献   

11.
一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表明,90%以上的孩子都喜欢读小说。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小说里有着有趣感人的故事,它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爱不释手,为它废寝忘食;其次,小说中有着我们着迷的人物,读着他们,我们仿佛在书中找到了自己。当然在小说中还有其他吸引我们的因素:譬如丰富的想象,譬如优美的语言等等,因此可以这样说,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因为许多的梦想都可以在小说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3.
走进本单元: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多姿多彩的桥世界、古色古香的屏艺术.美景无限:领略丰厚的文化内涵.感受多样的说明风格.探求独特的表达技巧.其乐无穷.学习本单元.要求:1.立足课内,衔接课外,丰富科学知识.陶冶爱国情操。2.观察说明对象.明确对象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3.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年级。所以,从学习第十一册开始,老师就要树立“砸实基础,综合提高,陶冶情感”的指导思想,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表达真情实感的重点训练内容和一般内容结合起来,把学习写读书笔记等新知与复习旧知结合起来。扎实、科学、有效地设计好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因素构成的语文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一、明确知识、能力的训练点 在复习拼音、字词句篇知识,强化以往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知识、能力训练点。 1.学会94个生字。 2.熟练运用音序、部首查字法…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三届中学英语(初中)优质课决赛的英语课堂教学体现了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得以改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单元目标概说】绿色是有生命力的色彩。探讨本单元以“绿”为主题的课文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培养感受自然的审美能力;用圈点评论的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感悟课文。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历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领会鲁迅先生对被压迫被剥削农民的深切同情和造成其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突出一个“变”字。从故乡人物的变化,故乡环境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等诸方面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主题。   关于故乡之“变”,历来分析甚多,但大多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记忆中的故乡和现…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体会小说情节的各种安排方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语言运用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感情素质。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9.
导写过程 一、课前搜集,见仁见智搜集一幅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漫画。可以在课外的书报杂志上或是网上去找,也可以是自己曾经看过的、能清晰记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归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协调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下列单词的读法、写法、用法:kitchen,cupboard,few,afew,salt,sugar,pepper,oil,wine,beer,fork,spoon,chopsticks,cab-bage,pea,butter,cheese,soup.(2)学会“Sodowe”“Wouldyoulike…”的用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类的思维能力。3.文化目标:(1)认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