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解答应用题时,可以把“单位名称”叫做“名数”吗?答:不可以。因为单位名称和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数学教材中指出,在计量某种量时,“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如3千克,“3”是量得的数,“千克”是单位名称,“3千克”才是名数。由此看出,单位名称只是名数的一部分。如果在解答应用题时,把得数后面填加上的单位名称叫做名数,实际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的含义。“单位名称”能叫做“名数”吗?  相似文献   

2.
有次到乡镇学校,听老师执教《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这个课时的重难点是感受“1千克有多重”,建立对“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对身边物品的质量有个大概的估计。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这位教师设计了不少与众不同的活动,课堂推进非常顺利。为了建立“1千克=1000克”的概念,教师从学生熟知的“克”的概念引入。师:“我们以前学过质量单位‘克’,关于克,你知道什么?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在讲台旁随手拿起一块砖头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采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有4000千克土豆,第一天卖出2/5,第二天卖出1/4,两天各卖出多少千克土豆?列表步骤:(找出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4.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含有几个分率,而且单位“1”又不统一。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常常是先统一单位“1”再解答。 [题目]利民粮店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1/3,第三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3,这时还剩下150千克没有卖。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个整体,各类应用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教师组织复习时,应在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以构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结构体系。建议复习时由易到难地进行系统整理,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路线进行。一、整体疏通联系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三类基本题进行疏理比较,弄清各类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可以组织学生练习:1.商店运来大米5000千克,卖出了3000千克,卖出大米的千克数占运来的几分之几?2.商店运来大米5000千克,卖出35,卖出多少千克?3.商店运来一批大米,卖出大米3000千克,…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问属进行比较。如: (1)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成的。要配制8080千克的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照1:100配成的。在8080千克水中,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乍一看,这两道题几乎一样。药粉与水的比都是1:100,要求的都是药粉的千克数,题里都有8080千克这个数量。但仔细看,第(1)题是要配制8080千克药水,第(2)题是要在8080千克水中放药粉。“药水”与“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例1一个粮店运来5000千克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例2一个粮店运来5000千克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通过认真审题,我们会发现,例1与例2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第(1)题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逗号,而第(2)题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句号。虽然两题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别,但所表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解法也不一样。例1中“剩下的3天卖完”后面是逗号,所以,问题“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指的是剩下的大米…  相似文献   

8.
这天,森林小学正在上数学练习课,狒狒老师为了考察小学员们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下面这样一道题:买1千克苹果要6元钱,等于1千克桔子价钱的3倍。买5千克苹果的钱,能够买多少千克桔子?小学员们看了题目后,一个个都认真地思考、解答起来。狒狒老师在巡回辅导中发现,大部分学员都用下面的方法解答:①1千克桔子的价钱6÷3=2(元)②5千克苹果多少钱166×5=30(元)③能买多少千克桔子30÷2=15(千克)综合算式6×5÷(6÷3)=30÷2=15(千克)答:能够买15千克桔子。可是,狒狒老师发现,小猕猴的解法却与众不同。于是,狒狒老师请小猕猴演板。小猕猴列的算式是:…  相似文献   

9.
蕴含开拓思路、活跃思想、培养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试或竞赛中常常提到。这里笔者仅就对学生解答的评价,说说一管之见。(二)问题的提出某教师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10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时,学生作出了这样的两种解答:①部分学生:4/25×100=16(千克)②另一部分学生:100×4/25=16(千克)该教师对学生的①种解答记“√”,而对②种解答  相似文献   

10.
一、联系实例 ,感悟规律1 .谈话引入师 :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连续减法 ,你们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生 :我知道 ,水果店原有100千克苹果 ,上午卖了50千克 ,下午卖了20千克 ,还剩下多少千克 ?师 :不错 !你们想一想 ,除了水果店里卖水果 ,还有其他事例吗 ?请你写下来 ,并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再观察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先独立编题、列式解答 ,再在小组中交流。 )2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师 :各小组进行交流 ,请选出一位同学所编的题和解答进行汇报。生 :妈妈买来了20个桔子 ,第一天吃了8个 ,第二天吃…  相似文献   

11.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4):72-73
前些天,笔者在淄博师专附小执教了一堂教学内容为“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课。当时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读题,然后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后指名板演,其中王家宁同学的列式是这样的:1吨=1000千克,1000÷40=25(千克),25-5=20(千克),1000÷20=50(天)。而朱家豪同学的列式则是:1吨=1000千克,5×40=200(千克),1000÷40=25(千克),200÷25=8(天),40+8=48(天)。订正时,王家宁的解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而朱家豪的…  相似文献   

12.
千克的认识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初步建立千克、克的概念。(1)学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重的大米、食盐和洗衣粉等物体,直观感知“千克”的重量;(2)出示天平秤,简介各部分名称,交代天平的用法后,教师将1千克重的食盐放在一个托盘里,另一个托盘里放1克、10克、50克砝码,天平不平衡,最后改放1千克砝码,天  相似文献   

13.
[问题]妈妈从集市上买了0.5千克虾,也就是买了1/2千克或50%千克虾。()这是考查学生的一道基础知识题,要求学生给予判断。生:对的。师:你看看50%后面,带了单位名称“千克”。百分号后面是不能带单位名称的。生:(疑惑状)为什么?师:这是规定的,百分号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上了一节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将一道应用题抄错了,我将错就错,由学生自由发挥改编应用题,却上出了一节令自己感到较为满意的一堂课。课的教学片段如下:一批水果,上午卖出全部的30%,下午卖出全部的50%,已知上午卖出120千克,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题目出示后)  相似文献   

15.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1/15x 1/10(8-x) =1,解题过程中有学生举手说: “老师,这个方程怎么不好解呢? 怎么未知数x不够减呀?”老师查看了学生做的练习后说:“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条件给搞错了,苹果、梨应该一共买了12千克。”学生听罢,一片哗然。 [案例2]在一次“进位加”随堂课教学练习中,教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9 8时,一位学生在黑  相似文献   

16.
在上“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形油桶,内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5分米.如果每升柴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柴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学生经过计算以后,却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59千克,另一种是58千克.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持第二种答案.双方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对方的答案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好让双方陈述理由.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得数的精确值是58.718千克,因为题目要求保留整千克数,所以用四舍五入法精确为59千克.”持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17.
森林小学的小鹿平平和小猪肥肥一起做数学题:水果店运来100千克桃子,上午卖出52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桃子?两人都是这样做的:100-52=48(千克),还剩48千克。他俩做完以后,小鹿对小猪说:“肥肥,我发现一个规律:应用题中如果问‘还剩下多少?’就要用减法计算。”小猪听了半信半疑,可是又说不明白为什么。于是他俩一同去向山羊公公请教。山羊公公听了两位的诉说后,出示了下面这道题:二年级四个班进行体检,一班有45人,二班有42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50人。一、二两班已检查完,还剩下多少人没有体检?小鹿和小猪的解法一样,都是44+50=94(人)。山羊公…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相似文献   

19.
在包含除法的教学中,为数不少的同志认为,名数除以名数得异名数。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小学数学四册第28页第10题:“一盒粉笔有80支,每天用5支,可以用多少天?”解答算式是:80支÷5支=16(天)(注:算式中带上“单位名称”,便于说明问题)从表面上看,前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一、错误:课堂教学中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学会宽容 案例(1):千克的认识 教师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出弹簧秤上“1千克”的位置,学生无从下手,随意指了个数字。教师叫另外一个学生来指,并没有让第一个学生回座位,而是在第二个学生指对后,又随即让第一位学生指出“3千克”在哪里,在回答正确后,才让学生回座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