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林斯基艺术典型化理论是他典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林斯基主要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中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和艺术典型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他的艺术典型化理论。别林斯基艺术典型化理论是人类文艺学中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2.
论“触发”     
“触发”,是艺术创作的催产婆。作家高晓声对此说:“‘触发’是一切创作之母”,这确是一语中的。“触发”。有哪些类型呢? 一是灵感“触发”。 大凡创造性的劳动,都离不开灵感。它是打开创造思维的闸门之神,是引爆才智之库的导火线。别林斯基说:“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感努力的结果……灵感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别林斯基选集》2卷第473页)  相似文献   

3.
悲剧被人们视为最崇高、最深刻的艺术。别林斯基说:“没有一种诗象悲剧这样强烈地控制着我们的灵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们心向神往,给我们如此高尚的享受。”任何一部悲剧作品,都蕴含着创作主体“以悲为美”、“越悲越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对于悲剧作品的广大欣赏者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他们阅读或观赏一部悲剧作品觉得它不够“悲”,不能引发自己强烈而深刻的悲剧性激情,产生不了一种情绪上的痛快之感,就会觉得不带劲,不过瘾。这种悲剧性激情,这种痛快之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剧快感”。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种思维活动集中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所以形象思维又叫做艺术思维,其本质是作家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艺术掌握。别林斯基说过:“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高尔基则更明确地指出,思维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而艺术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一般称文学家、艺术家的思维为形象思维,是为了区别于哲学家、科学家的抽象思维而言的。形象思维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思维形式,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呢?首先,作家艺术家的整个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文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文艺理论界不争的概念。别林斯基说:“把艺术设想成活在自己特殊的小天地里、和生活的别的方面毫无共通之点的纯粹的、排他的东西,这种想法是抽象而空幻的。这样的艺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事实也是如此,作家甚至需要刻意去体验某领域的生活方式.以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增加作品的生活真实性和可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宋伟 《红领巾》2004,(5):96-97
典型化--高度地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这一界定,已约定俗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深究起来,却令人难以信服.这种忽视主体的界定,丝毫没有触及艺术典型化的特殊性.从创作主体的心理现象着手,探寻典型化过程主体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典型化过程是一种“心理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中,法与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所谓法,是指艺术创作的法则与规矩;所谓化,是指对艺术之法的突破与变化。清代大画家石涛在《变化章第三》中说:“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对于习作者来说,宜先掌握艺术之法,有人认为艺术如同精灵,飘忽不定,无法则可言。这种观点太偏颇。康德认为艺术创作是没有规律的合规律性。我国古人也一再谈到创作应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问题。李白是位“无法”的大师,但他的成就同他师法前人分不开。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如他的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  相似文献   

8.
欣赏想象力十分重要。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欣赏是创作的逆行,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完成。“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做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诗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当首推培养学生的欣赏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冯雪峰文艺思想中,有许多关于文艺的“力”之概念,这些概念密切相关,其中“艺术力”是整个概念体系的核心。总的来看,“艺术力”的内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战斗力”是艺术力的功能,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在文艺批评标准上侧重作品的政治思想性;“主观力”是艺术力的关键,突出世界观对艺术创作的决定作用,但也对创作主体的主观创造性给予了观照;“人民力”是艺术力的源泉,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反映“人民力”,创作主体主观改造的源泉来自“人民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教育人的身份,然后才是一名学科教师;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使命,教师之爱应是一种复杂的艺术之爱。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文学的审美本质时,以往的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形象”特质。例如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比别林斯基稍晚的另一位俄国美学大师普列汉诺夫也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就  相似文献   

12.
欣赏想象力十分重要。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欣赏是创作的逆行,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完成。“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做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诗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当首推培养学生的欣赏想象力。欣赏想象力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欣赏中的心理想象。就是要求欣赏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去充实艺…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今日的电影理论界,有人以为“电影是用特殊手段完成的文学”,有人以为“电影决不是文学,而是独立的艺术样式”。实际上,歧义所在并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因此仔细研究一下概念的实际内涵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历来就存在着使用的差别。因而,在对电影文学与电影艺术两个概念內涵的理解上,也出现了差异。一曰:电影文学是指电影剧本的创作,一曰;电影文学=电影艺术=银幕形式。显然,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对“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上。现在使用的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之间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相等的关系——人  相似文献   

14.
在绘画艺术中,当我们没有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画的那个原型逐步消失之际,它将被同一类型的另外一种型态替代,即变更自然原型,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所持态度不外乎两种:自然主义者是以自然原型为根据进行强化--典型化;另一些画家则试图创造“上帝”没有创造的新“型”,用以表达主观赋于的意义,强调全新。这可以从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看出.  相似文献   

15.
戏剧创作和戏剧欣赏的情感活动是一种饱含感情的艺术思维活动,被称之为“有情思维”,这种“有情思维”适用于各类艺术形式,不仅仅只限用于戏剧艺术。“有情思维”使戏剧艺术创作出真实、鲜活的“形神合一”的戏剧人物形象,使戏剧艺术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生命,真实的细节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文章的深度.那么细节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这是别林斯基对教育的评价;卢梭也曾说过:“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由于教育事业的伟大,当然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创作中,所谓“模特儿”,实际上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时,作为艺术概括的对象,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模特儿”与“原型”这两个概念,人们现在往往互用。一般地说,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典型时,心目中都有“模特儿”,特别是成功的艺术典型的创造更是如此。在我们文艺创作界和理论界,对于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典型时要不要以“模特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是绘画史论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现实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没有“形”“,神”则失去载体;缺乏“神”“,形”会失去动力和方向。“神”好比是生命,而“形”则是躯体“,神”通过“形”来体现。“以形写神”的理念应成为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最享有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高峰。别林斯基称这部作品是“一部洋溢着强大创作才能的泼辣、年轻、而又华美的生命力的诗情的作品。”(《别林斯基选集》二)小说的主人公皮却林,也被他称作是“现代的奥涅金,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普希金的奥涅金和莱蒙托夫的皮却林,都属于十九世纪前期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