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鹏 《现代语文》2010,(6):59-61
新兴"被"字组合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被"字的语义变异反映了社会含义。本文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义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义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或教学启示。新兴"被"字组合的语义变异必将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并增加习得上的难度,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转换性英文释义传达"被"字的语义添加和语义转变。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文摘     
《外语教学》2014年第1期发表徐盛桓、何爱晶的《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该文认为修辞现象可分两大类:形式变异和语义变异。转喻隐喻属于语义变异,其实现的方法是换成另外一个说法,以B喻A,实质是换一个事件来说事,转换为对另一个事件的感受来获得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山寨"语义非常丰富,可适用于诸多语境,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重要的语义理据,在"山寨"语义衍生与泛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山寨"语义泛化的路径,并对"山寨"语义、构词方式、词性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5.
搭配变异通过突破语言规范,创造非常规的语义关系,制造语义冲突唤起交际者的联想,它所表现出来的修辞效果蕴含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隐喻、移就、轭式搭配和双关等辞格的表现,探讨关联理论对搭配变异修辞效果的理论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以"黑色"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认知语义。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框架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前者指出思维的隐喻性,而后者则强调隐喻在不同域之间的合成方式。"蜘蛛侠"和"蜘蛛精"的输入空间相似,但输出结果却蕴含着不同的隐喻,价值观棱镜起到了语义核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介词“with”的空间隐喻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原型范畴化理论的指导下,以隐喻为认知支点,对英语介词"with"的空间隐喻进行认知解读:介词"with"是以"空间"的原型语义为认知参照点,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机制,实现其语义从空间概念向其他非空间域映射而产生的引申义,即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方式/工具域、态度域、比较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9.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义的变异而产生的。流行语语义变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语义映射、语义别解和语义模糊等。  相似文献   

11.
程山  陈婧 《文教资料》2011,(9):45-46
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梳理了一些隐喻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雷"的语义隐喻,目的在于初步了解隐喻相关理论与研究情况,初步运用理论来分析一点具体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研究,进而分析了"雷"的隐喻类型,最后梳理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对比了"雷"的本体与网络盛行的喻体语义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英语各种变异修辞格,如移就、通感、矛盾修饰法、一语双叙、轭式搭配、隐喻、夸张、仿拟、反语、似非而是的隽语等。认为这些变异修辞格虽然违反了逻辑语义规范,但在特殊的语境中却产生了新奇的修辞效果,不仅使语言表达新颖别致、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幽默风趣,而且丰富和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活力,使人们的表达更加凝练并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3.
变异性“V成”结构的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性“V成”结构是指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成”将所叙述的甲和乙联系在一起而构成的结构。其语义情况很复杂 ,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变异情况 :V的语义变异 ;甲的语义变异 ;乙的语义变异 ;整个结构组合异常 ,语义发生变异 ;整个结构组合正常 ,语义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安娣"(Aunty)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语中特有的社会称谓语,用以指称女性长辈。本文分析了其来源及其语义范围,并通过对中学生和成年人两组问卷调查的分析,来探讨调查对象对"安娣"一词的态度及其使用情况。此外,"安娣"一词近年来开始有语义范围扩大的趋势,可以受"很"的修饰,并且带上贬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应的"安哥"(Uncle)一词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反观较书面化的"阿姨"、"叔叔"等社会称谓语,却没有类似的语义发展。本文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安娣"与"阿姨"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兼顾系统功能语言学和传统的文体分析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从指称变异、句法变异、焦点变异等方面,探究了英语新闻语篇中话语权力的实现方式,揭示出英语新闻语篇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成功构建其意识形态。该研究有助于读者认清西方媒体一向标榜的新闻"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词应运而生。本文以"裸X"词族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裸X"词族的词义衍生过程及生成机制,从而得出每一个新词的产生都是经历过了语义冲突、语义抽象和语义泛化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一个语义连续统,都是以语义隐喻为机制运作起来的,隐喻化是产生新词新义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南阳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南鲁片。文章先描写南阳话中表示人们内心、吃喝、说话、过日子等方面种种愉悦感受或感觉之"美"的语义、语法、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再对比南阳话中与普通话里的"美"相关的"好看"、"排场"和"不错"等三类词语,最后主要比较南阳话和河南其他四地方言中与普通话里的"美"相关的词语之现状及变异并简析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用普通话写作的港台作家作品中所用的熟语受到港台话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本讨论共同语的熟语在港台话中的语形变异和语义变异,提出并讨论其变异的方式,以求其沟通普通话和港台话对同义或同形熟语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20.
张贝贝 《文教资料》2011,(22):23-26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作者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君子"的国俗语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四君子"国俗语义联想的基础和类型,以作为汉语国俗语义的认知研究中花木词语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