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萍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16-117
交际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在通识教育中的培养却普遍较为缺乏。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符合通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通识教育"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其教育发展的充分缘由。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际综合素质较差、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专业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特色等现状。在此情况下,高校树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要素,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完善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英语教师应以创新的通识教育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程海霞 《出国与就业》2011,(14):240-241
大学教育应注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即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应变的能力,以给学生全面的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教育。高校图书馆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又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课堂,是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理念在西方教育中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我国高校也相继开展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视域下,英语教学可以更多地注入文化教学。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部分问题,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环境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角度,试就高校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做一探讨,希望能推进高校环境通识教育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是安庆师范学院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该理念以大学生的“成功”为立足点,核心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与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四成”教育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军 《考试周刊》2013,(20):151-152
当前,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日趋受到重视,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类通识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众多院校开设了相关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然而专业美术所遵循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