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话语凝缩是一种非常占遍的汉语语用现象。本文提出了话语凝缩的概念,并且从话语凝缩的成分来源、结构形式、演变趋势和功能等方面与通常所说的节缩或缩略进行了对比,指出话语凝缩与节缩或缩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前者属于汉语语用范畴,后者属于汉语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2.
字义指单字在一定语境中的含义。当我们在阅读中对某字的意义不能理解时,就需借助注疏或字词典。但旧注和字书往往存在着字词界限不清、又说异称及文字讹误等现象,这就使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怎样正确判定字义的问题。对此,本文拟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划清字词界限,正确判定字义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字与词都不是同一概念,字义并不全等于词义。汉语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而汉字对汉语的记录则基本上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这就是说,在记录单音节词时,一个汉字就代表着一个词,字义等于词义。如:“土”、“地”。在记录多音节合成词时,一个汉字只代表该词赖以合成的一个语素,字义只是语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古代服饰化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说解字》中的 部、革部、糸部、衣部、履部汉字及相关字群字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服饰化的演变进程及其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虫”字与日语的“虫”字在字义上“小同大异”。汉语的“虫”字具有泛指动物与专指蛇和有脚的虫等日语的“虫”字所不具有的字义。而日语的“虫”字则具有对于人的腹痛、意识、预感、情欲等的指涉功能。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是造成汉、日语的“虫”字字义“小同大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文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字与词、字义同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指出:文章(书面语)中的字是代表词的,这时所谓的字义,实质上是词的意义。字的真正意义,是汉字符号的形体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即一般所说的字的本义。字义研究,属于文字学范畴的;词义研究,属于语言学(语义学)领域的内容。字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字的形体形象,词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字义没有时性变化,词义则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变化。提出词义在汉语发展史上发生降格的观点。字义同词义在结构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存在差异。掌握字义同词义的区别,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企业"一词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领域,本文通过对"企"和"业"的字义分析,发现两者字义间存在关联,为两字连用成词提供了基础。"企业"成词于1896年,最早见于《和英大词典》,其词义经历了从"事业开始"义到"期盼事业"义,再到"经济活动的部门"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7.
“中”字作为古今汉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从创造之初到字义的发展演变蕴含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与尚中理念结合形成的尚中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它由旃旗之类有形之物形成中央意义,又由中央意义进一步引申发生意义流变。“中”字可以体现国人的中庸等哲学思想和道德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想观念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被”字结构,一直是欧化现象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被动句句法差异,考察了现代“被”字结构的用法演变,指出“被”字结构欧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善加利用其善性欧化,能使汉语更富有张力和活力;欧而不化的,则应尽量规避。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形式简洁(多为四字形式)、含义精辟、表现力强,运用广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运用较多。成语中固然有一些词浅意明的,但更多的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阐释,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运用。在汉语成语教学中,释词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常常运用以下几种:一、察字辨形,望文见义有些成语,字义词义并不太深奥,而且在字形字义  相似文献   

11.
缩略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汉语缩略词的形成是以汉字为基础,借助其指示符号的特点和语义系统相联系,选取全称的代表语素或减缩相同语素或用数字概括来表达原词及原意;英语中的缩略词是用英语构词法中缩略法去产生的新词。由于缩略词大大缩短了读写的时间,而且又能传达原短语全部或主要的信息,符合人们交往中的"经济原则",因此,缩略词将在文化、政治、经济、科技,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和语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形成具有自身语言规范特点。探讨其中的某些规律应该是本文尝试对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加以总结归纳,并分别从构词和语义角度来分析网络英语新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英语"Enrongate"(安然门)是用常见的"混成法"构成的一种复合词,其中的"-gate"是"watergate"的简写,用的是"watergate"的引申义。汉语的"-门"译自英语的"-gate",与汉语原有的"门"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引进汉语后其意义又有引申。无论是英语的"-gate"还是汉语中的"-门",它们都不同于用来改变词性的"词缀"或所谓"类词缀",而是实语素,尽管这个语素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英语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有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有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还有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这些英语新词汇具有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简洁易记,输入快捷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网络英语新词的语义呈现和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相似文献   

15.
词汇教学有多种释义的方法.传统的母语对译法或以串讲课文代替词汇教学的方法都有偏颇之处,而语素释义法则反映了汉语的特点,能真正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把词素释义作为教学中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词汇教学本身.汉语的语素是显性的,代表“语素-音节”的汉字为汉语语素分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语的句子——短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具有一致性,而这些具有一致性的“结构”的底层是语素,因此语素是对汉语词义、特别是合成词词义的理解和释义的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语素观念和构词意识作为教学的重心,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课内学习的词语,还能使学生对汉语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在课外交际的语境中学习新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汉代许慎以降1800多年来,汉语汉字的教学一直存在很大误区:即脱离了汉语语词确立的理据和文化背景,脱离了汉字音、形、义结合的规律。笔者研究发现,汉语语词的音义结合是具有内在的逻辑理据的,而作为记录汉语语词的可视符号,汉字不仅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本文结合"辰"字的古音、古形、古义,将辰字蕴涵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信息和文化哲学意蕴揭示了出来,对于今天汉语汉字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近代汉语时期重要的白话文资料,口语程度比较高。《取经诗话》中",如"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出现了31次。"如"字不仅意义丰富,而且构词能力也比较强。文章主要对《取经诗话》中的"如"字及其组合形式作了穷尽式的调查,并采用例证的方法,对"如"字的意义及由"如"字构成的四字格词语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丁”字笔画简单,但历史悠久,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针对“丁”字的本义,学者们也各执己见、意见不一。文章从“丁”字的字形演变、构造、字义、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丁”字进行了多方位的考释。  相似文献   

19.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