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探讨日本法院权衡审判公开和审判公正之间复杂关系的经验得失。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日本更注重保障审判公正,因而对媒体在庭审中的摄像报道等取材行为设置了相对严格的限制。本文首先论述日本审判公开的传统限制及其发展,然后讨论198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庭笔记案"及其后的制度进展,最后探讨日本目前对庭审摄像与取材行为的规制。从日本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审判公开是未来方向。在日本公众和新闻界的不懈努力下,日本法院最终将在审判公开和审判公正之间达到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2.
1981年的"庭审报道第二案"是美国庭审报道领域的宪法里程碑。从该案件开始,美国法院对待审判公开与庭审报道的态度开始趋于折中,在原则上保证审判公开,同时对可能有损审判公正的直播方式加以适当限制。随着美国传媒不断呼吁通过公开的监督来保护社会和新闻界的权利,公开审判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当代美国法官平衡审判公开和公正的媒介素养能力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记者的法庭报道规则,运用案例定性分析的方法,分庭审前﹑庭审中以及庭审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考究媒体在司法监督上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谢锦添 《青年记者》2016,(19):78-80
媒体对法庭诉讼的报道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竞争性法律价值的限制.媒体报道的自由性在诉讼程序的审前、庭审以及审后阶段,都会对程序及相关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审判结束且法院作出判决之后,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无罪推定的必要性就终止了,此时媒体重新获得了报道庭审的自由.但对涉案人员利益的保护并没有因庭审结束而终止,这一点当前世界各国主要通过隐私保护、资料保护以及反诽谤立法等方式加以实现.在对媒体言论自由与竞争性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和判断时,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判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镜鉴.我国可从欧洲经验中获得启示,以确立媒体与司法程序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孔晓梦 《新闻世界》2013,(5):268-269
庭审报道作为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产生着巨大影响。但报道中频繁出现的有罪推定由于其复杂的成因,对媒体公信力和司法独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16):69-72
媒体对法庭诉讼的报道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竞争性法律价值的限制。在诉讼程序的庭审阶段,媒体报道会对程序及相关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媒体的言论自由与竞争性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和判断,进而进行新的调整。欧洲人权法院在化解媒体和诉讼程序之间的矛盾方面贡献卓著,但这一矛盾仍然不可避免且会一直发展。本文试图借鉴欧洲经验,分析庭审阶段媒体介入司法程序的效果与规制,以确立媒体与司法程序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法官媒介素养概念的内涵,并提出法官媒介素养的本质是其如何调节与化解审判公开和公正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通过“庭审报道第一案”和“谢波德案”,探讨了美国法官媒介素养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肖嵩 《声屏世界》2003,(8):4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审判方式的改革以及法院系统高层领导的提倡,法院的审判活动由神秘性逐步走向公开,给媒体关注庭审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与此同时,媒体在报道庭审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监督功能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这种媒体对司法的介入则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起到宣传社会主义法制,防止法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保证公正司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对媒体的报道不加任何限制,它就有可能妨碍司法独立,损害司法公正。因此,世界各国都制订了严格的法庭规则,用于规范参与诉讼的人和旁听人员的行为。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9.
蒋艳萍涉嫌特大经济犯罪案经过整整四天的庭审,于3月23日19时结束,法院将定期宣判。此次庭审受到新闻媒体的空前关注,前来采访的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多达51家,100多名记者到现场采访,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自始至终对蒋案进行现场直播。其实,早在蒋案开庭之前,媒体就对蒋案进行了一番"轰炸",开庭之后媒体关于蒋案的报道达到顶峰。在人们感受到由此带来  相似文献   

10.
从CNN世妇会报道看西方媒体的偏见杨刚毅众所周知,西方新闻媒体一向标榜客观公正。如果说善良的人们过去还半信半疑的话,通过这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西方媒体的报道,人们清楚地看到西方媒体所谓客观公正的虚伪。由于我本人参加了在怀柔举行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电视报...  相似文献   

11.
帕克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类型,其功能在于"促使人们讨论"。沿着这一知识社会学视角来考察网络时代报道庭审的新闻实践发现,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实践逐渐受到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冲击和稀释,但整体的新闻实践却丰富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人们因网络技术摆脱时空束缚得以更多地参与到可视的公共交往中去,而网络时代下的庭审报道正逐渐趋向于以核实事实、阐释事实、探讨多元议题、反思新闻生产等实践积极促成公共交往。  相似文献   

12.
刘蒲 《大观周刊》2012,(14):34-35,19
近些年来,庭审转播越来越成为司法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庭审转播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庭审转播与媒体审判、庭审转播与公开审判,庭审转播的决定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庭审转播的一些经验,在我国庭审转播的形式上、方式上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艾勃 《中国广播》2013,(8):38-40
媒体对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享有新闻监督的权利,同时又负有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责任,媒体如何既满足公众对司法审判的知情权又正确履行好对司法公正、廉洁的监督责任,是目前媒体和司法机关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媒体在监督司法过程中要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工作的平衡点,体现在曝光司法活动、报道诉讼活动、报道庭外情况、播报庭审情况、发表司法评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15.
媒体和法院作为微博庭审直播主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媒体是沟通群众的天然纽带,是监督司法的强有力平台,而法院对直播内容本身有着最权威的解读,对直播活动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微博庭审直播应以文字为主,适当辅以图片、音视频素材,将庭审现场全方位展现,同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发挥互联网思维,使微博庭审直播成为推动司法公正公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然而,在此次西藏暴力事件的报道中,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却一再歪曲事实.使西方民众迷失在媒体精心设计的谎言之中.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灾难报道将如何走出煽情或悲情思维的怪圈?此次媒体关于玉树大地震的报道突破了这一传统的报道怪圈,树立了客观、全面、公正、理性报道的典范。本文将以媒体关于玉树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视点,从分析灾情报道内容、外媒采访政策、捐款报道的舆论导向入手,来探讨媒体理性化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舆论引导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重大.当前,媒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为经营而强化市场意识与秉持客观公正之间出现碰撞,导致媒体报道不时受经营左右;媒体的批评报道与促进问题解决之间出现偏差,一些批评报道放大了矛盾,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