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韦勒克的文学观主要是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理论与文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他认为文学具有其独立性和独特性,文学研究处于第一位的应该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不应该把文学的研究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混同起来,或者用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代替对文学的研究。韦勒克重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重视"类型史"、"规范体系"对文学史的意义,这对文学史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创新意义的。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缺陷在于未能把"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韦勒克是20世纪英美文学著名理论家和批评大师,其影响巨大的《文学理论》和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被誉为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因此,过去的研究大都集中探讨其文学理论或者批评史、批评方法方面的贡献,而忽视了他对英美现代诗歌批评的研究。其实,韦勒克是较早关注英美现代诗歌批评的批评家之一,他对英美现代诗歌及批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为英美现代诗歌及批评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韦勒克是形式派美学的集大成者,但又有所超越,其文学理论具有文学研究重点转潮时期的特点。本文从韦勒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出发,深入探讨韦勒克文学作品层次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渊源,剖析其具体内涵,并试图指出层次论的基本特色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韦勒克作为新批评派的扛鼎人物,对于文学史的构建有其独到见解,他在代表著作<文学理论>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阐释.韦勒克主张将回归"文学性"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要义,这一主张及其相关理论不仅对于英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我国当代的文学史写作也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文学的本质与反本质主义的研究思路源于现代文论与后现代文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学界对文学的本质探讨只破不立。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对文学本质的辩证研究方法和他对文学与文学理论特殊与一般的源流关系的强调,成为连接现代文论与后现代文论的桥梁,也为我国当前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韦勒克《文学理论》在我国出版的两个版本进行了简单比较,并且对新时期我国对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11,(12):27-28
韦勒克对比较文学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该学科的方法也有自己的见解。作者对韦勒克的贡献加以评述和肯定,同时对他的局限之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为英语专业本科文学方向论文撰写提供多维理论视角与可资借鉴的批评方法和关键术语.参照韦勒克对文学文本进行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划分,详细阐释较具影响的文学理论内涵与适用的文本解读范畴,有助于指导学生论文选题.同时,在选题时,学生要明了理论内涵,要从历史与当下语境对选题进行考量,要具有本土意识,体现中国情怀,关注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英伽登现象学文论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韦勒克化的英伽登"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文论的引进中,主要从英语世界获取西方文论资源的结果。若干事实表明"韦勒克化的英伽登"不是真正的英伽登。我国对现象学美学文论的研究确实需要重新起步。而且对当代西方文论和世界文论的引进、评述和借鉴,应当摆脱片面依赖美国化理论的学术倾向,直接面对全球文学理论的真实事实,研究各种不同语种理论文本、不同语种理论流派的特殊理论贡献,书写中国化的西方文论、世界文论论著。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之“极”与文学理论之“中庸”程茜(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221009)R·韦勒克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文学标准的研究,而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则要么是‘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时代文艺生态的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新技术为文艺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新媒介,强烈冲击着传统文艺的固有地位,现代文艺的整体格局发生了新变。电视文艺迅猛发展,呈现出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霸权式占有态势。音像艺术、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的兴盛,同样也冲击并改变着文艺的原有生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古代曾出现过杜甫、韩愈、李商隐、程颢、朱熹等为数众多的文坛巨匠和哲学鸿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当代文坛又涌现出姚雪垠、李准、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实现了"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但是在现代文学时期,河南文坛只有冯沅君、徐玉诺、师陀、于赓虞、尚钺等为数不多的作家活跃于当时文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河南文学中心地位南移、文学生产体系滞后、文学对外交流受阻等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源于多种文学话语的熏染和积淀而成的艺术体验图式。在研究赵树理文学话语的承传谱系的同时,从官方和民间、雅和俗的互动与转化中分析赵树理文学话语"内庄外俗",介乎服务于正典意识形态历史化叙事的正典文学同以戏拟反讽为主要修辞手段,以解构、颠覆正统和既存秩序为能事的"狂欢化"文学之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6.
回硕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世代相传,也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与翻译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翻译文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学与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对翻译文学归属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文学类型,既有利于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读者的鉴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本国文学(中国文学)的关系,在学术界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把翻译文学置于跨文化语境下重新审视和思考十分必要,不但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为其寻找出路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