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苏华 《出版参考》2006,(25):10-11
对于外版图书的引进,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外版书已经成书了,直接拿来就可以了,还需要策划吗?国际上知名的专门出版建筑图书的出版社有上百家,每年出版的图书上千种,如何从这些图书中挑选出适合我们出版的图书,这就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策划.获得2005年毒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的<国外景观设计丛书>,就是靠策划成功引进和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科普图书出版历来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教育、人民等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科普图书,有的业已成为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3.
铁道出版社虽是部属事业单位,但多年来一直实行企业化管理,比较早地开始"断奶"走向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前,铁道出版社的图书在市场上比较畅通,自办发行一度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后期,开始下滑甚至消失.面对市场变化,出版社进行了格局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出版发行市场向外资的开放,图书的市场竞争已愈演愈烈.特别是2004年,出版社开始改制.出版社成为企业,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上,产品就是图书.出版界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一个全新概念--"选题策划",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称为"策划编辑".与此同时,有些出版社还设立了策划编辑室.  相似文献   

5.
我国音乐图书的出版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重大变化。 熟悉音乐图书的人士都明白,建国50多年来,我国音乐图书的出版已经经历了大约两个阶段的发展: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音乐图书由两大专业出版社(人民音乐社、上海音乐社)一统天下,儿乎占据了音乐图书市场九成多的份额;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每年约有一百多家出版社涉足音乐图书出版,市场格局和图书品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两个专业社仍占据音乐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文心 《编辑之友》2004,(4):12-15
希望出版社是全国良好出版社,近年来在引进外版书方面声名鹊起,2002年全国少读工委把"希望社引进高峰年,铺就发展路"作为少儿出版十大新闻之一.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刚过,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将在太原召开之际,我拜访了和我只隔一个楼层的希望出版社社长琚林勇.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版权引进图书的种类已经不少 ,引进版图书的市场表现也比较活跃。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要挤进来瓜分这块“蛋糕” ,引进版图书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出版社在引进图书时 ,要量身定做、与时俱进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其他大多数市场一样 ,引进图书也是先入市者先发财 ,但也不是人人发财。后来者要入市 ,宜谨慎观望 ,对市场前景作一个认真分析 ,看清牛市熊市。分析一下我国图书主要版权引进板块 ,大致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市场发展趋势 :(1)计算机类 :从顶峰走向平稳。引进版计算机图书的异常风光源于其紧密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版权贸易特别是科技类图书的版权交易日渐升温。在本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一个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科技类图书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领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面对着引进版热潮,他们到底需要引进什么?到底应该如何搞好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如何处理好引进版与原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经营的核心资产是版权 ,版权来源的广度和高度是一家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海外版权的引进对于出版社占领资源制高点、切入市场增长点、提升本版出版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科技和教育为出版重点的大学出版社 ,如何围绕出版社的战略目标有效引进海外资源 ,实现发展上的突破 ,一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不断深思和探索的。   内外版权互动 ,实现发展突破  海外版权的引进不仅使编辑可以面向全球选题资源策划图书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运作引进版图书 ,打开国际视野 ,提升本版书的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清华社率先引进MicrosoftPress…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与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的日益增进,医药类出版社纷纷加快了版权贸易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优秀外版医学专业图书在国内出版.虽然它们类型繁多且立意创新,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弥补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但近年来在国内本土原创作品开始发力这一背景下,再加之引进版权类图书需支付高额版税从而提高图书出版成本,及可能在国内"水土不服"等问题,各家出版社对引进版图书的选择也更加慎重.如何引进精品,并实行精品本土化,这些都是医学类专业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国内出版现状,结合笔者所在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实际,谈谈引进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现状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郭宇 《出版参考》2007,(6X):8-8
铁道出版社虽是部属事业单位,但多年来一直实行企业化管理,比较早地开始“断奶”走向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前,铁道出版社的图书在市场上比较畅通,自办发行一度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后期,开始下滑甚至消失。面对市场变化,出版社进行了格局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技术类图书出版一直是我国科技类图书的重头戏.许多出版社都在默默地开发着这座金矿.在教材教辅热、生活书热、外语书热、版权贸易引进书热的喧闹中,较少有工业技术图书热的报道.但统计情况令人十分信服地表明工业技术类图书是值得人们注意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优秀外版书的引进来促进图书市场细分,带来许多新的图书品类,让国内出版社有机会与国际出版机构在合作中寻求发展和突破,也给图书的作者提供多维视角和创意思路,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版权经理人.“引进一借鉴-原创—走出去”是国内众多出版社近些年实施并且证明有效的“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国外引进各种热门图书成为很多出版社的竞争法宝,但是并不是所有引进的图书都能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中获得成功.本文对国内引进版图书中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进行分析,提出出版社要结合本社的特点,认清市场形势,不要盲目跟风,踏实做好版权引进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成功的果实.  相似文献   

15.
年选图书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目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五家出版社的年选图书.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消费社会的择优阅读、异质内容的差异认同、集束效应的奇观文化和图书出版的文化仪式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出版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步伐也在加快,出版界人士的全球意识越来越强。体现在图书出版上.就是各国版权贸易的大量增加,引进版的图书在市场上占有了明显的位置。以中国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外国的书籍还很少见,而且集中在19世纪以前的传统的经典文学名著和学术名著上。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局面大大改观:一是引进版图书数量增加,已成为书店中不可缺少的一大板块;二是传统名著的版本多样化,不再是某一家出版社的专有;三是引进的范围扩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四是在国外出版时间不长的一些畅销书,很快被引进出版,出现在国内市场上;五是引进版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扩大,不再是只集中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夕苇 《出版参考》2007,(21):17-18
20世纪90年代初,当传统出版社还不知道数字出版为何物时,北大方正、超星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它们的战略计划,方正频繁地与出版社洽谈版权合作,而超星则采取培养成熟的营销业务员撒向全国,与作者一对一签约.10多年之后,它们的战略计划逐渐实现.有关数据表明,在2005年以前,北大方正、书生公司、超星、中文在线四大电子书出版商,占据了全国电子书市场90%以上的份额,拥有上百万的图书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汽车,正以惊人的速度驶入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汽车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与此同时,汽车图书出版物的读者群会迅速扩大,汽车图书市场大有潜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汽车图书已经成为科技图书出版的几大热点之一,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出版数量,图书市场零售也有较高的码洋。但现有的汽车图书忽视了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变化的读者群。在21世纪的今天,汽车图书编辑应培养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果断快速的操作能力,打破旧有模式,抓住读者需求,进行创新策划。策划之一:深入市场市场需求是出版社制定选题计划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外版图书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线。要让外版书更好地为国人阅读、分享,外版书的编辑加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外版书的增多,各社编辑在经手外版书稿时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工作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译者,如何审阅译稿,如何进行编辑加工等。除了这些基本方面外,笔者在多年的外版书编辑加工中发现,外版书中有几个隐蔽的问题尤其需要引起编辑注意,包括政治问题、专有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物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大社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引进外版图书,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新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等学科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优势,代表作包括“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等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引进版体系,在国内外出版界引起了积极而广泛的反响。人大社的引进版工作不仅在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而且自身也因成功的运作获得了值得欣慰的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