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但利用外资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9个构成地区显现出不平衡性,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内资与内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武汉城市圈的对外开放力度,切实提高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技术水平,突出武汉城市圈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产业结构重点,合理推进武汉城市圈各地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整合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旅游产业,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一体化,是武汉等9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品牌建设,孝感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要加大城市品牌建设方面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品牌。文章通过对孝感城市品牌整合传播意义的分析,着重从新闻媒体、公关事件、名人效应等方面对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旅游联动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概况,对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内容与功能进行综合阐述,并提出基于政策、交通、产品、商品、服务和宣传方面的联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下发展武汉城市圈经济,亟需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绿色物流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当前物流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企业和人才建设"三驾马车"的策略以稳步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对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城市圈内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和各方面人士广泛参与。期刊如何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服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劳动者素质提高。文章以武汉城市圈域8+1城市的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培训为研究范畴,对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内涵作了明确界定,深入剖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建设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的现实意义,系统地设计和论证了"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社会公共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社会优势资源相对集中的人力资源培训联盟"、"社会人力资源培训质量第三方监督与评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需求向高级化与差异化方向的转变,以广告为主要形式、以大众媒体为主要依托的传统单向旅游传播模式,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兴电子媒体所唤起的消费需求格局,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因此而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出发,阐述其特征与范畴,指出传统旅游营销传播的缺陷,探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初步构建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体系构架,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特点和旅游需求演进趋势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土地管理政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六个配套政策之一。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对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一系列依据,总结了国内各大综改区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经验,进而结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议,以求通过在土地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既存在较大的优势和机会,也存在旅游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层次浅、圈内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政府投入不足等较多的劣势和威胁。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理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利用武汉城市圈内丰富的旅游校企合作资源,化劣势为优势,战胜威胁。  相似文献   

12.
当大部分的旅游营销学者们还在对"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旅游圈"等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津津乐道时,在珠三角,一个以客源地大型组团社为中心,整合客源市场的媒体、销售门市、游客组织和其它营销渠道,同时整合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把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的旅游营销圈早已经出现。旅游营销圈实现了旅游整合营销的再整合,是整合营销在旅游行业的更高形式,其形成与运行过程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值得学术界着力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悄然兴起,成为旅游业中一个很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正确有效地运用营销推广方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丰富旅游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围绕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通过分析营销推广策略在项目中的运用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推广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营销策略,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莆田“笛韵森林人家”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本文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城市形象、旅游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历史沿革、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提出了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底启动的武汉城市圈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加快中部区域(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而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美国中部金融中心城市芝加哥比较,武汉建设金融中心在区位、经济、市场和政府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同质性。与中部五省比较,表明湖北助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开始显现,这必将进一步确立和增强武汉在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形象构建必将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繁荣发展.本文着力从“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里”等方面寻求黄石矿冶文化特色,凝练城市精神.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打造历史、宗教、竞技等文化品牌,构建山水宜居、文化名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城市圈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并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应对策,如观念创新、生产方式创新、消费方式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武汉东湖风景区文化建设的特色定位和基本任务,应该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荆楚文化为腹地,以武汉城市文化为依托,构建融生态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城市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烘托东湖、磨山、武汉植物园等山水园林景色的环东湖大学文化圈、沿东湖文化产业走廊和傍东湖科技开发区,把武汉东湖风景区建设成为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和完善人的人文、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是武汉1+8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探讨城市圈试验区应把握好经济与金融关系,应对试验区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