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麦地”意象在海子的诗中多次出现,蕴含在其中的“麦地情结”更是独特而又复杂.海子十五岁之前的贫困生活是他对麦地产生深刻情感的根本原因,理想的幻灭则更是加深了他对“麦地”的回忆和向往.通过分析海子的诗歌,可以了解到“麦地情结”既是他对麦地的热爱和感激,更是对生命本源的探寻与亲近.这也警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要忘记赖以生存的土地,保持对生命的感恩和敬畏.  相似文献   

3.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海子的诗歌可以鲜明地划分出两个时期麦地乌托邦时期和太阳史诗时期。麦地乌托邦中,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着力表现的人与土地的和谐。但是现实中家园的幻灭感受和超越性诉求带来的精神困境使诗人发生了巨变,土地在海子笔下由神性世界的载体变成了孳生死亡和暴力的温床。由此,海子转入了太阳史诗时期父性的暴烈与燃烧。  相似文献   

5.
麦地、麦田不知何时已经成为我喜欢的意象,肥沃的麦地,金灿灿的麦田,那是海子歌颂的地方。他对麦地的匍匐的姿态,拜倒在大地的脚下。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大凡成熟的诗人,总是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海子的"麦地"(麦子)、"村庄"等意象便属此类。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海子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更有助于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许多诗歌都是一种哲学的诗意表现。海子通过创造新的意象——亚洲铜、麦子麦地、太阳来表达自己的哲理观念以及最高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麦地与水是海子诗歌中最主要的主题语象。麦地既是自然风景,又是农民命运和文化精神的隐喻,水则是对人类生存历史、精神命运的深度回味。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诗歌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大地”“太阳”意象鲜明突出,形成意象的系列。“大地——太阳”作为核心意象,衍生出“麦地”“泥土”“火”“光明”等变体,“大地——太阳”是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意象,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母体”与“父体”相对的一组意象。  相似文献   

11.
麦子意象作为海子独创的精神实体,不仅勾连起苦难的乡村生活给诗人造成的伤痕情结,而且还是诗人使命的具象物,精神追求者、播火者的精神画像.海子对"麦子"意象的使用所经历的前后变化,可以清楚地展现他对"诗人使命"的理解、坚守和最后的放弃.梳理麦子意象前后蕴涵的变化可清晰地展现海子走向绝望直至自杀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深度的抒情者,海子、骆一禾以他们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理想:"麦地"精神家园,以此来对抗海德格尔的"世界的夜".他们二人用生命承担起诗歌的使命,默默地坚持着朴素、热忱的"麦地劳作",以此来深入麦子与民族精神间的本质联系.他们的麦地诗歌因与生命结合具有同一性,而二者的诗歌所展示的境界及作品风格又具有差异.海子和骆一禾是当代中国最初意义上的、真正的麦地诗人.  相似文献   

13.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与海子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固定而独特的意象,如"麦地"、"村庄"、"黑夜"等。除了这些意象以外,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因为海子的"桃花诗"没有继承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独创的,并且与当代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桃花的诗歌含义也有所不同。他诗歌中的"桃花"与"血"、"火"等意象相关联,象征着死亡与毁灭。而海子也是以"桃花"自喻,暗示了自己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诗人海子在1984—1989年集中创作的五年时间,作品中大量出现"麦子"、"麦地"等意象。他以"麦子"自况,展现其从健康到孤独,最后走向绝望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1,(3):29-34
中国神话的元素在海子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神话元素背后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海子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借用了一些神话意象,这些意象的精神内核在他的诗中有了新的阐释空间。本文通过梳理海子诗歌中的神话书写现象,寻找它们之间内外的联系,并结合海子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现象,去探究神话意象背后代表的是何种精神,从而揭示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流变,最终来把握中国神话与海子诗歌意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海子事故是一种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精神现象,究其生存论意义上的原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原因。综观海子的诗作,从麦地抒情短诗到鸿篇巨制“太阳.七部书”,麦地———太阳形成他辗转漂泊的精神脉索。“桃源”情结与现代理性的冲突首先表现为诗人凌厉的审父意识:被信仰抓住的理性诗人最初也许只能通过语言艺术向着自我意识的深层掘进,当其精神性的掘进快达到某一临界条件时,转而钻进另一种心智训练活动———哲学。海子事故无疑再度宣告了现代人价值的陨落和精神的破产,说明了自近代以来推动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已陷入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7.
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它们又以马意象为主导建立起了一个以乡村为依凭的意象体系。不过,一直以来,学者们研究海子诗歌的时候都只注意到了海子诗歌当中的月亮、麦子、草地等几个意象,而主导的马意象常常为研究者们所忽略。正基于此,通过对海子抒情短诗中主导意象"马"的分析,从中得出"追寻"、"孤独"、"野性"等几个不同而又相联系的精神内涵,它们代表了海子精神的侧面。  相似文献   

18.
海子在诗歌写作中偏爱用母性意象来抒发情感,被反复使用的母性意象包含了潜隐的精神信仰、感悟生活的方式,从而使诗歌具有阴柔化的审美倾向。海子对母性意象偏好主要归因于诗人生命个体的生活经历和集体无意识中的母性崇拜。  相似文献   

19.
作为80年代登上文坛即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诗人,海子以其奇诡独特的意象系统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但是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海子所具有强烈异质性的意象并非指向意象本身,而是指向一个内部反复撕扯,反复冲撞的精神世界。本文拟从海子的单篇诗歌《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入手,透过重重意象以窥视海子丰富驳杂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20.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