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莉 《教育艺术》2007,(3):31-3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即包括"育人"的教育,也包括基础音乐的教育.音乐"育人"的教育是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的大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李岚清副总理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如果我们的即时评价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那这就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人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需求.它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它不以说教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因此,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因为"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正如世界上几位著名教育家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贺绿汀是邵阳人的骄傲.他是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之一.1903年7月20日他出生于湖南邵东.他生前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1993年他为家乡题词:"勿忘三湘数千年音乐文化遗产."他重视对家乡音乐人才的培养.他曾指导和帮助了已成为知名音乐家的谭盾,说"从你对音乐的执著,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是大有希望的!"他还亲自指导著名民歌歌唱家何纪光,帮助他收集湖南民歌100多首,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他说:"我一贯认为,音乐越有民族特点,越能受到世界欢迎."  相似文献   

5.
一、困惑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如今我们学生的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6.
宋鸿沄 《家长》2022,(3):9-10
立法看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首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国家教育根本任...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且能时时刻刻激励人们奋进.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使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10.
<正>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的特有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  相似文献   

11.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音乐家,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可是学生却不愿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5,(Z1):83-84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教育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以上表述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本文和大家交流一下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我的全新教育理念及收获。一、课程改革的内涵(一)"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教育的首要理念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自我认识的提升和对音乐精神的探索.缺乏内在精神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是不会有长远发展的."剑桥式"音乐教育的发展举世瞩目,培养出大批世界顶尖音乐人才,这与其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剑桥式"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发展可转移音乐教育,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并发展文化自信,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引育 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告诉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音乐应当使人人的生活爆出火花."音乐是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语言.其表现形式与一般的语言艺术形式、绘画艺术形式不同,既带有语言艺术形式,又兼有绘画艺术形式,抑或是二者相结合.它用声音或音响传达情感,也还会用恢弘的场面、别致的服饰等艺术造型渲染音乐的魅力.它会令人的思想在音乐当中,在遐想当中,在真实虚幻交替当中得到升华,以达到最高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稿源采珠     
上海孙秀玲谈 从音乐教师的角度讲,我们在充分认清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之后要认真剖析自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他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学生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除先天智力因素外,后天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情感;榜样示范,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春风化雨,铺就自信的基石;循循善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但要求新,更要求美."美的"音乐课堂,必须要有美的语言、美的情境、美的歌声,才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美的"语言 说到美的语言,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朋友是漫画师,尤能根据人的特点或者行业特征给人画肖像漫画.有一次,他给一位教师画肖像时,脸型、眼镜、发型均神似,唯独将一张嘴画得硕大,占据了大半个脸,煞是突兀,众皆不解."他笑言:"你们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嘴不突出还靠什么呀?"众乐,皆服.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道:"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那么,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无疑,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人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但是幼儿音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是吸收了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的科学理念,其核心是:音乐教学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