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篇介绍诗词中一些有关清官良吏以及敢于直谏、执法如山的构典故.(一)甘棠《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孔颖达疏:"谓武王之时,召公为西伯行政于南土,诀讼于甘棠之下,其教著明于南国,爱结于民心,故作是诗以美之.《经》三章皆言国人爱召伯而敬其树."召伯,姓姬名奭,周文  相似文献   

2.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期拜读了刘致中先生于《文献》2004年第3期发表的《阮大铖家世考》一文,其中详实的资料与严密的考证,让笔者受益匪浅。但仍欲商榷二则求教方家。第199页,刘先生曰:"阮自华诗名不著,然袁中道称其‘下笔为诗,本之以慧心,出之以深心,而尤不肯以轻心慢心掉之,予甚心折焉。’(《珂雪斋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要讨论的崔融是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文人,与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同为文章四友,世称"崔、李、苏、杜"(《新唐书·杜审言传》),崔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新唐书》本传),李峤称其"词丽扬班"(《授崔融著作郎制》),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旧唐书·杨炯传》引)。由此不难看出崔融在初唐文坛上的声誉和地位。崔融的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傅璇琮先生认为崔融的《关山月》很能让人联想起李白诗来,但"现在一些文学史著作及唐诗选本对崔融诗却重视不够,甚至没有一字论及,因此这里特地提及,希望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福建南平)人,号演山居士。关于其生卒年,《全宋诗》"黄裳小传"定为"1043-112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10页);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则定为"1044-1130"(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1页)。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福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按:此书作者李垕确非唐人,然提要目为"明代伪书",亦疑之过甚。明初《永乐大典》已收《续世说》,亦题作唐李垕撰(据台湾学者所编《〈永乐大典〉待辑书目》),其非万历时人俞安期辈可得而依托明甚。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云:"李仲信垕为《南北史续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不取者皆小说也"。可知为宋人李垕字仲信者所撰,即史学家李焘次子也。明州丹棱人,乾道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特赐制科出身。淳熙初,与其父李焘同典史事,缙  相似文献   

7.
《诗序》即《毛诗序》的简称。历来对于《诗序》结构的划分有所谓的"大序""小序"(郑玄《诗谱序》)、"古序""宏序"(程大昌《考古编》卷二"诗论十")、"前序"(《二程遗书》卷二上)、"后序"(范家相  相似文献   

8.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9.
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著录伯3597卷云:"诗集。第一首题《白侍郎蒲桃架诗》,馀均无题及撰人,但末两首考知为自居易《柘枝妓》(乾符四年灵图寺僧写本)。"今考原卷共抄诗九首,卷首为一书札,残。后空约四行位置始抄诗。九首诗中有白居易《夜归》、《柘枝妓》二诗,又有《白侍郎蒲桃架诗》,今人也多认作白居易的作品。卷末有抄写者"乾符四年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10.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11.
曹豳(1170—1249年),字西士,小字潜夫,号东甽,亦作东亩,温州瑞安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左谏司等职。刘克庄《曹豳神道碑》称他"能言人所不能言"。朱彝尊《词综》说他"论事忤旨"。《宋史·曹豳传》称其为"嘉熙四谏"之一。他的著作,据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有《曹东甽集》,刘曾为之作序,称赞他的诗:"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  相似文献   

12.
《政策解读》是2011年改版后《北京档案》新推出的栏目,一、二两期刊登了"《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解读"(下称《办法》)和"《北京市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解读"(下称《规范》)。仅从《政策解读》开栏后的最初两文来看,笔者即感觉这个栏目开设得好。何为"解读"?《现代汉语词典》对"解读"有三个释义:一是解释阅读,二是分析研究,三是  相似文献   

13.
1.《全宋诗》"洪刍"条下收有一首《示子》诗:"太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此诗标题下,整理者有一段注释:"朱本无此诗。鲍校云:此诗应删除,《尧山堂外纪》是洪皓诗,见《鄱阳集》附录。按:四库本《鄱阳集》未收此诗,待考。"(第22册,第14492页)按:此诗既非洪刍诗,亦非洪皓诗,而是北宋洪浩之父写给洪浩之诗,此洪浩曾于北宋熙宁间  相似文献   

14.
"和"有"允许"义。此义"甚奇诡",郭在贻先生认为"和"字之所以有此义,是"词义渗透"的结果(参《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P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参《汉语大字典》P602)但该诗是否为东汉人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即或退一步讲,把它当成东汉时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笔者在《战国策》中,就发现了一个比目  相似文献   

15.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6.
正《明史·朝鲜传》,万历二十二年(1593)七月条载:"于是诏撤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谕朝鲜世子临海君珒居全庆,以顾养谦为经略。"(中华书局,1974年,第8293页)这条史料的背景是万历援朝战争第一阶段,明、日议和取得一定成效后,明廷决定撤军。为善始保终,做到有备无患,东征经略宋应昌提出一系列朝鲜善后计划。史料中的错误之处是"谕朝鲜世子临海  相似文献   

17.
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黎靖德编辑出版的《朱子语类》,后来不断有新刻本行世。1986年,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用清光绪六年(1880)贺麟瑞校刻本为底本,参考他本,予以点校,是现存较好的版本。朱熹是中国古代大学者,辛弃疾《寿朱文公》诗有云:"历数唐虞千载下,如公仅有二三人。"(《诗渊》第六册,4549页)他"博学多才,于经学、史学、文学艺术、佛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都有极  相似文献   

18.
一、韩元吉韩元吉字无咎。宋淳熙间任建州守,二年(1175)于建安郡斋刻印汉戴德《大戴礼记》十三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著录。嘉靖《建宁府志·名宦志》载:"韩元吉字无咎,颖川人。绍兴间知建阳县,用广而赋啬,乃贸迁盐鹾以佐其费。迁守建州,表率端庄,笃意学校。以军兴调发功转朝奉大夫。赴召去,民甚怀之。后官至吏部尚书。"董天工《武夷山志》称其"当在  相似文献   

19.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20.
清人所著《续通典》与《明史·职官志》等史籍对于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表述模糊,给后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错将整个明代或宣德十年(1435)后作为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时期。将《明神宗实录》与万历初期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纂的《万历会计录》等史料对于明代户部十三司的职能变革的记载进行结合,可还原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职能扩充的过程,从而得出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应为万历三年(1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