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传统的音乐分类中,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之间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音乐领域也在悄然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某些人们认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路子的唱法和音乐概念也开始被融入到了一起,并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在当前的社会中,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演唱也开始得到了有效的结合,并且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这种演唱模式也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在本文中,就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藏族传统演唱形式和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形式逐渐开始有一定的结合发展,我们现在时常能听到由专业美声唱法演员演唱藏族创作歌曲和部分传统经典藏族民歌的舞台表演形式,受到了许多群众的认同和喜爱。在全国各大艺术舞台上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接受过系统专业美声声乐训练的优秀藏族歌唱演员,使藏家优秀的歌曲及文化得以广泛流传。但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生长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民俗习惯、语言等因素的不同,这样的结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从文化背景、演唱技法、审美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两种唱法的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略谈藏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美声唱法借鉴藏族唱法的民族性、地域性,力求使两者的相互借鉴与结合不断发展成新兴而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周杰伦独特的音乐风格带动了当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和潮流,影响了当代音乐审美鉴赏力。通过对周杰伦歌词的数据文本、旋律的构成特征、配器的组件搭配以及演唱的咬字发音分析,找出周杰伦歌曲的艺术特色,为流行音乐创作、表演、演唱以及大众审美的提高提供一个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声乐艺术是一种把演唱和表演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而花腔演唱艺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花腔演唱艺术其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声音技巧、情感体现和演唱格调来进行表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花腔的演唱艺术在现代的音乐艺术中显得更加的重要.本文主要是对花腔演唱在美声唱法中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主要来源于意大利,这一唱法存着音域广阔和音色富于变化等方面的特点。而流行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其演唱技巧的要求相对比较低,通常具有比较简短和气息韵律节奏感强等特点。在现代演唱技巧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对演唱丰富性和层次性加以提升。本文以美声唱法为研究视角,探析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如何有效结合,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但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二者相互交融,互为补充。随着声乐不断发展,声乐演唱者运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巧使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融合,使美声唱法逐渐民族化。美声唱法民族化不仅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推动我国名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分析美声唱法民族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属于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在舞台表演与声乐演唱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分别。当美声唱法与民族歌唱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不同演唱形式之间的区别与共通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借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流行音乐演唱的特点,革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造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音乐表演也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与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欣赏者不断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等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把音乐作品这个外在的审美客体,变为欣赏者主体的审美感受。因此,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活动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植根于不同的土壤,服务于不同的观众群。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和信息的一体化,声乐的歌唱方法也随之变化融合发展。不但是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民族唱法需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在曲目的演唱选择上也不能只局限于民族唱法的歌手才可以演唱中国民族的声乐曲目。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民族艺术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欢 《教书育人》2012,(18):116-117
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包括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它和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还有一定的差异。在声乐的演唱分类上没有音乐学院那么细致,如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就包含艺术歌曲演唱、歌剧演唱、民族声乐演唱、音乐剧表演等等,在美声唱法上分得很细。多年以来,声乐教学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表演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的优点,还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形成了具有较强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等特征的歌唱艺术。要实现更准确地发挥它的歌唱性,更好的表现演唱内容,就需要在呼吸、发声、共鸣中更好的施展民族声乐表演的表现功能,使歌唱达到传情达意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所不同,而且因流行唱法的大众化、娱乐性等特点,流行唱法成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最爱。目前,高校音乐学院中的流行唱法教学日渐科学化和系统化,流行唱法的教学体系也逐渐完善,但还需要音乐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以便为流行歌曲研究、创造、演唱领域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基于此,在阐述流行音乐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流行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声唱法自传入年中国后,便与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发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美的唱法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以及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美声唱法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是为了让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更好的融合,推动我多声乐事业的繁荣发展。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声乐新学派,具有新时代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无论从单纯的发声方法技术来看,还是从演唱时的发声审美要求来看,语言的方式和表达等都要透彻的研究论证,把两方面的精髓研究透,然后才能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有灵魂的。声乐是通过演唱表演来表达自身情感的具体表现方式,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没有情感的声乐演唱表演是没有灵魂的。声乐演唱表演中,演唱中的技巧以及对演唱作品情感的表达之间相互是有联系的,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演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具体表现方式,情感表达则是演唱技巧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声乐演唱表演中,既要重视声乐演唱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也要重视声乐演唱表演中的演唱技巧,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本文针对声乐演唱表演中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技巧进行阐述,并对声乐演唱表演中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技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燕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9-112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等具有中国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在真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话语环境下,普契尼根据音乐的需要、人物表演的需要对选定的中国音乐元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审美化创作,十分明确地确定了其在歌剧中象征与隐喻的审美作用.<图兰朵>中真正中国本土音乐与作曲家本人独特音乐语言的完美糅合,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歌剧声乐的教学和演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综合运用.主要以《歌剧魅影》为例,从克里斯汀的独唱唱段,魅影的独唱唱段,克里斯汀与劳尔的二重唱唱段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唱法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并巧妙融合了通俗音乐的演唱方法,将美声唱法在音乐演唱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领域中,声乐演唱是一种重要的表演方式,它可以带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而在声乐表演中,弱音是难度系数很高的一种演唱方式,弱音在美声唱法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弱音训练是指在演唱者演唱时使自身的气息和喉咙都保持在稳定状态,让演唱声音变小但却给听众听觉享受的一种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弱音技巧的运用,最后再谈谈弱音训练对声乐表演的四个作用。以此供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把美声歌曲称为"阳春白雪".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这种艺术形式与生活总有着一定的距离.莎拉·布莱曼的声乐演绎方式却是别样清新,突破了美声唱法的传统定位,用西洋传统唱法融合通俗唱法开辟了雅俗合璧的先河,将声乐演唱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不仅契合了宗教情结的需要,更满足了新世纪歌唱艺术的审美心态.在音乐表现上与当今世界的音乐审美保持一致,具有国际化的审美定位.  相似文献   

20.
邢立珂 《陕西教育》2020,(1):75-75,77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起源于不同的文化基础,是两种歌唱形式,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因此,声乐教师要以开放的审美角度看待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笔者通过了解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含义及特点,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共性,着重研究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