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歌唱是人的意识与肌肉的双重活动,它是人体发声器官在意识支配下的肌肉运动。因此,也可以说歌唱是人体肌肉运动的产物。任何一种肌肉运动都会出现肌体的疲劳,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歌唱中,歌唱者的嗓音非正常疲劳,久而久之就会损伤人体的歌唱器官。科学的歌唱方法与正确的系统训练,不但能提高歌唱者的歌唱技巧与发声技能,同时也能增强嗓音的耐久力。斯坦利氏说:“学声乐,方法最为重要,如果发育方法有错误,即使用轻声来唱,对嗓子也是有害的,方法正确,只要不超出范围,开怀畅唱则是很好的锻炼,对嗓子是有益的。”用科…  相似文献   

2.
歌唱的发声运动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卢有所不同。歌唱发声既是生理上相关器官的调节过程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的展现。歌唱艺术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很广,其中歌唱器官、人声的分类、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等最为重要。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人声作为一个歌唱乐器,在发声的过程中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有口、咽、鼻、喉、牙、腭、舌、声带、肺、横膈膜、肋骨、腹及周围各部位肌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器官的发声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如何合理地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力量运用,  相似文献   

4.
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完成的情感表达过程。因此,在学习训练和艺术实践中,注意培养歌唱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协调,对提高声乐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过程大脑是人的心理活动器官,心理活动是大脑机能的表现,而歌唱全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并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声乐是人体科学范畴中的一门音响学科,也就是说在自己身体中改善一件乐器,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音质优美的歌声,并最终为表…  相似文献   

5.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的一切手段。要求及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即经过学生的感知、想象与思维等反复的认知过程,又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指导下进行生理器官机能运动的反复练习,最后发出的声音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并形成心理定势,才能获得歌唱发声方法或者发声技巧。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发声,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再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心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很多不良的心理反映。其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盲目自信,有的则盲目自卑,有的急于求成,有的见异…  相似文献   

6.
电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身体内有电流在流动,你或许会很惊讶吧?其实,生命过程的实质就是电子传递过程,特别是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过程均与此有关。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被称为生物电。 一、生物电现象 人体心脏跳动、大脑思维、刺激反应均与生物电有关。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应的效应器官,从而产生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中医里经常提到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实质是指《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人体的十二正经及七经八脉,也就是经络。当我们的肌肉、骨骼、脏腑发生病变时,相关经络、穴位的生物电能、电阻就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和声乐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心理就是声乐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部分.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深入、更新,现代医学家、生物学家们都把肌肉活动和神经作用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分不开的.而高级的神经系列活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我们的歌唱心理,就是与歌唱有关的神经系列活动的有关肌肉活动的作用联系.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呼吸肌肉、喉部、口腔、语言等各肌肉和大脑神经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的细微活动.这一活动的统一调节主要是靠人的高级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效应过程来完成的,神经是在人的意识中控制,也即心理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出更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我们的声乐教学应该研究、掌握心理学原理.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歌唱者由于难于摆脱周围环境和其他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以致使歌唱者的审美情趣遭到破坏,不能将注意力聚集于要表现的作品上,因而影响其声乐技术的正常发挥,使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从专业的角度讲,这属于歌唱心理方面的问题。歌唱心理是在音乐理论研究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歌唱是心理、生理诸方面协调形成的过程。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大脑机能的表现,歌唱的全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这一高级神经系统而形成心理活动,将万种情感赋于歌唱之中的。很难相信,一个心理苍白、传感…  相似文献   

10.
从歌唱发声的过程知道,歌唱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构音器官共同完成的。这些器官的结构、功能与物理原理密切相关。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密切协同、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歌唱系统。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就是要传授正确地发声、歌唱方法。所谓“正确地”是指科学地发声、歌唱。所谓“科学地”,是指发声、歌唱要符合人体的发声器官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调动所有与发声、歌唱有关的人体各个部分的机能(包括精神状态),使之能够和谐、协调一致,积汲地进行歌唱并发挥其最大功能的方法,便称之为“正确地发声、歌唱方法”。也就是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是一种抽象的事物 ,演唱者应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等心理手段 ,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与控制 ,提高歌唱水平和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 ,声带是歌唱时唯一的发声体 ,在声乐中称为声源器官。它位于人体颈前部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结中 ,人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同时喉结状态如何 ,决定音域的宽窄和音质力度的强弱 ,所以我们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正确把握喉结的状态才能使歌唱得动听悦耳 ,否则就会犯上提或下卡的毛病。而上提或下卡 ,又是一切毛病的根源 ,它直接导致呼吸不能自如 ,声音不能通畅 ,上下不能谐和 ,吐字不清 ,声音不明亮。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能字正腔圆。因此 ,保持喉结状态正确是解决发声基本功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必须着…  相似文献   

14.
歌唱训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肌体各局部器官和组织间生理运动关系的磨合训练,而良好的歌唱发声技术必然体现为一种协调自然的肌体歌唱生理操作运动,体现为参与歌唱的肌体生理器官和肌肉组织间的一种相互合作、协同行动、精确运转的最佳状态。要整体协调平衡的运转,首先要明晰制约歌唱生理运动的诸多重要因素,从而理智高效的协调和平衡歌唱生理器官及相关组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主要含义进行了简述,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发声技能,将歌唱心理融入到歌唱生理中、让歌唱心理参与到生理发声中,树立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的有效方式,旨在通过将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结合,有效的提升演唱者的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呼吸等器官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歌唱活动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人的大脑皮层运动中高级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平时上课练得都很好,一到考试演出时就大打折扣,不是忘词就是跑调,这就是非正常心理状态的表现。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技能训练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都要把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作为主要目的,使声乐学习者达到最佳状态。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声带和发声技能是触摸不到的,发声的状…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歌唱者,必须正确、能动地调动和支配自身与歌唱有关的各个器官,构成一个健全而良好的歌唱“乐器”,以完成全身心的完整的艺术歌唱。在此过程中,既要进行艺术嗓音发声的机能训练,又要进行用嗓音来表达音乐风格能力的训练。在这一系列训练以及作品的表达过程中,充满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并且心理活动对歌唱者的歌唱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入手,从心理的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心理活动对歌唱的影响,归纳了歌唱发声中的几种心理障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一切的声乐技能都是靠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发声器官的,按照意识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结果的。发声的各个器官的互相搭配其实也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意识反应,建立科学发声状态是通过自身感觉的调控,使复杂的肌肉运动准确化、歌唱运用共鸣和呼吸合理化、技巧的掌握简单化,最后实现演唱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生理本能,人的呼吸在没有发声需要的条件下是维持身体代谢的活动,但在歌唱或说话时,则一面呼吸、一面发声同时承负着代谢与表情达意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呼吸的气流是言语音声赖以形成的原始动力。另外,人们的呼吸在日常话语状态下和在歌唱语言情境中状态也是存有区别的。人们的日常言语是由意识支配的,但这时的呼吸则往往是一种不受主观控制的无意识反射活动,而歌唱时,呼吸气流流量的强弱和缓急均要受到科学的安排和严格的控制,所以,歌唱时的呼吸是发声生理活动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所在。“气为声之本”,只有掌握,运…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呼吸等器官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歌唱活动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人的大脑皮层运动中高级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平时上课练得都很好,一到考试演出时就大打折扣,不是忘词就是跑调,这就是非正常心理状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