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资料     
一位香港市民将珍藏八十年的《唯一趣报有所谓》两巨册(系两个多月的合订本)送给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影印收藏。《唯一趣报有所谓》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郑贯一在香港创办的一份小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6  相似文献   

2.
黄世仲     
黄世仲,又名棣荪,字小配,别号禺山世次郎。广东番禺人。1898年邱菽园在新加坡创办《天南日报》,他因常给该报投稿而文名渐显。1900年参加当地革命团体中和堂,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2年经尤列介绍去香港担任《中国日报》记者,与广州《岭海报》跟康有为等人攻击革命的言论展开论战。1904年以后,积极参加郑贯公在香港主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等报的编辑工作,同时为《时事画报》撰写文章。1906年,独立创办《香港少年报》,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洪秀全演义》,在该报和《有  相似文献   

3.
《有所谓》报(全称是《唯一趣报有所谓》)是一张通俗小报,1905年6月创刊于香港。这个小报创刊的时候,香港、广州、上海等地的人民正在展开轰轰烈烈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禁约华工的运动。小报一出版,就投入了反美斗争,大量刊登反映反美运动的报道和以反美为主题的通俗文艺作品,斗争的态度比较坚决,因而出版不久,“义声震于一时”,销路竟驾大报之上。  相似文献   

4.
六、创办香港《立报》中国共产党支持我创办香港《立报》 1938年圣诞节前夜,我乘意大利邮船康特凡蒂号只身离开上海。那时,到底去什么地方,哪里将是落脚之地,我心中也无数。总之,上海沦陷了,呆不下去了。当时从上海去内地有一条路线要经香港,于是我旅行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在船上不期而遇到了茅盾、谢六逸、严谔声,旅途颇不寂寞。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是,我今天所要谈的早期香港传媒是指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在香港发行、被报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史萌芽期的三大重要华文报。这三家报章就是《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创刊干1871年3月11日,以及在1874年2月4日创刊的《循环日报》。我选择这三家华文报作为今天研究报告的对象,一来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集藏于英、美、日本及香港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的早期华文报,结  相似文献   

6.
1945年11月12日在香港公开出版的《正报》,是战后香港第一家中国共产党党报。《正报》是由东江纵队《前进报》派到香港的六位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办的。它的出现震动了香港和华南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对这些地区长期进行新闻封锁的局面。《正报》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四版刊登的是国内新闻,重点是刊登国内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新闻通讯;第三版是副刊,有《正风》、《新野》等栏目。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在香港生活过、工作过的人,对于香港的回归,更有不同的感受。 解放前夕,我在香港办过三家报纸——《星期报》、《周末报》和《文汇报》。《星期报》出了一期就停办了。《周末报》和《文汇报》办的时间要长些。 《周末报》是夏衍同志提议办的,我在香港做着《文汇报》和《周末报》两个报的总编辑。好在那时年纪轻,精力足,可以应付。当时我经常用“吴士”将军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军事评论,在香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9.
忆旧话标题     
欣赏一则标题决定十年途径 1938年4月,上海《立报》迁香港复刊。当时,左笑鸿主编国际新闻版兼编副刊“花果山”;我编社会新闻,偶或为副刊撰短文补白。一天,左收到一束重庆《新民报》。因《立报》和它都是小型报,我们就共同阅读研究,深感其编排生动,社会新闻尤为出色。其中有一则两栏高、四周空的新闻,右上角冠以一小簇樱桃图画,系用半英寸见方铅字坯刻成;其下为两行二号仿  相似文献   

10.
一、方汉奇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写道:“《字林西报》停刊于一九五一年,先后出版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这个结论错了。据我所知,1845年在香港创刊的《德臣西报》(China Mail),直到1974年8月18日才停刊,历时一百二十九年。它寿终正寝时名叫《中国邮报》,是1967年才开始改用的。如果说,改了名就不算的话,《德臣西报》这个报名也沿用了一百二十二年,远比《字林西报》长二十一个年头。何况《中国邮报》本来就是《德臣西报》的英文直译而己,算不上改名。二、《孖剌报》与《德臣西报》不是一回事。有些材料在介绍香港《中国邮报》时说:“……先叫《孖剌报》,后叫《德臣西报》……”把《德臣西报》与《孖剌报》混为一谈。其实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初,香港仅有一份免费报纸《都市日报》,2005年至2008年仅仅三年时间,在全球纸质媒体广告全面下滑、报纸裁员、报业将会消亡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环境下,香港免费报纸却有了惊人的发展。如今,弹丸之地的香港有5份免费报纸:3份中文日报《头条日报》、《都市日报》、《am730》,一份英文日报The Standard,一份周末报《周末快线》。香港免费报纸在日益增长的广告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梁漱溟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常务委员,前往香港创办同盟机关刊物《光明报》,并自任社长。作为国共之间的第三势力,民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成为两大党竞相拉拢的对象。因此,当梁漱溟要离开四川去香港时,国民党也没有阻拦,这才有了梁漱溟香港创办《光明报》这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笔者去台湾世新大学研修。世新大学是台湾著名的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方向的大学。它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于1956年创办。上世纪20年代起,成舍我先生先后创办了《世界晚报》(北京)、《民生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1945年在重庆创办《世界日报》。1952年,成舍我先生由香港赴台湾,由于当局没有开放报禁,他便投身新闻教育。据说,成舍我先生曾有言:你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支持我创办香港《立报》1938年圣诞节前夜,我乘意大利邮船康特凡蒂号只身离开上海。那时,到底去什么地方,哪里将是落脚之地,我心中也无数。总之,上海沦陷了,呆不下去了。当时从上海去内地有一条路线要经香港,于是我旅行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在船上不期而遇到了茅盾、谢六逸、严谔声,旅途颇不寂寞。  相似文献   

15.
新生改版     
香港第五份免费报纸《晴报》创刊面世由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创刊的《晴报》27日创刊,成为香港第五份免费报纸。新刊物将以日报形式向全港读者免费派发,逢星期一至五出版,每日发行量将不少于30万份。在《晴报》之前,香港共有四份免费报纸,包括2002  相似文献   

16.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17.
一本展现香江风貌,透露香港世情的综合性、通俗性月刊——《香港风情》,自1985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办以来,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在《香港风情》杂志创刊12周年之际,该刊副主编袁灿华和编辑部主任魏书苗近日来京邀请新闻出版界有关人士进行座谈。出席的有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蔡健光,《新闻出版报》总编辑张芬之,《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编辑祝华新,《光明日报》国内部副主任庄建,  相似文献   

18.
邹德浩 《传媒》2000,(1):40-40
中文报纸在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当首推有80多年历史的《醒华报》,但这份老报也从过去的日报变成了如今的月刊。在随后的年月里,台湾、香港以及当地一些商业团体又出资办过《快报》、《城市周刊》、《经济时报》、《晨报》、《大中报》、《大公报》、《侨报》等近百种中文报纸,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办了两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就因没有读者,无声无息地停刊了,中文报纸真正形成气候,也就是近20年来的事情。目前主导全加中文报纸市场的主要有三份报纸:《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前两份报纸在加发行历史稍  相似文献   

19.
恽逸群同志(1904—1978),江苏武进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从三十年代起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的新声通讯社、《立报》、《生活日报》、《译报》、《导报》、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任职.抗日战争胜利,进入解放区后又在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大众日报》、《新民主报》担任领导职务.建国以后,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等职.他一生致力于新闻政论写作,笔锋犀利、见解卓越;同时,潜心于新闻学的研究和新闻教育工作,著有《新闻学讲话》一书(1947年7月冀中新华书店出版).这个《讲话》是一本仅三万余字的小册子.在当时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世界第一份地铁报瑞典《地铁报》创刊。15年后的今天,瑞典地铁报集团已经在全球16个国家与地区以14种语言出版了27个版本的免费日报,日均发行量逾400万份,日均读者人数超过1200万,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化报纸。其香港版《都市日报》2002年4月15日创刊,目前每日发行已超过30万份,是香港发行量第三大的日报;其在韩国也创办了首尔《都市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