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发展“数感”就排在第一位,可见,“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数学素养中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2.
邓琼 《湖南教育》2008,(3):25-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对于数感,明确要求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下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几种常用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怎样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必须解决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意识问题.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同时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数学     
在《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问题逐渐得到更多一线教师的关注,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刻板的解题训练,而更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师生教学相长的生命历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解释,小学数学素养即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一大串概念都指出,核心素养不单单是针对某一方面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文旨在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数学进步,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其中,将数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可见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联系生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让学生在估测、操作与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数感。那么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考,以及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下,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活动,可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数学观念和教学意识的强调.其中关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思考、真正把握话语权、进行有梯度的练习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什么是符号感?符号感与数学思维品质有什么关系?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所谓符号,是从具体事物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简明的记号。数学符号包括:数、图形、运算符号、字母以及其他。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