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尽管做教师的总是哀叹学生见识肤浅,思维僵化,没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却很难接受或承认学生对事物的见解,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习惯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从课本上寻章摘句,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前几天,去听一个老师的历史课,内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正当老师讲兴正浓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什么是事变?”老师的回答倒也干脆明了:“事变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那日本帝国主义侵我河山,占我国土,杀我军民,这也叫事变?”“那应该叫什么?”“应该叫战争!‘九·一八’事变应该叫‘九·一八’战争。”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3.
在布洛美小学校长乐卜舍女士的帮助下,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这所小学,在一个班听了一堂历史课和一堂数学课。这个班相当于国内的小学4年级。“上星期我们学了法国的哪一段历史?当时法国碰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发生战争!”“为什么有人是‘新教徒’?”“因为教堂的人生活太好,和人民的生活不一样”。老师又问:“什么是‘教堂的人’?”学生们答道:“教皇!”“还有主教!”“还有神父!”“那么谁能告诉我,新教徒两个最著名的人物是谁?”一个小家伙又要大声接老师的话茬,老师语调温和而又坚定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4.
别了,绰号     
张强 《初中生》2005,(28):42-43
难道我的名字叫“狗熊”?不,这只是别人给我起的绰号。我天生一副“胖”样,想不到竟招来这等“横祸”——绰号接连不断,使我哭笑不得。刚开始,我还“阿Q”一番:叫吧,我就当作没听见。可没过多久,我就坐不住了。“士可杀,不可辱。”于是,一场场“战争”便开始了,可总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我真是又急又气又无奈。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将洁净进行到底”。当我这样说着和大家这样听着的时候 ,时间正一分一秒的过去 ;当你正在为考试作准备时 ,你是否注意了每天都要和你“亲密接触”的地面 ?地面需要的不是美丽 ,而是洁净。此时此刻 ,站在这金色而又略显沉重的演讲台上 ,我忽然想到一首发人深思的短诗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士兵。伤了一位士兵 ,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 ,亡了一个国家。”短诗中提到的种种大祸都是由一颗小小的钉子引起的。钉子虽小 ,但意义很…  相似文献   

6.
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今年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的第一年,学到结合律时,学生跟我发生了“战争”,让我感受颇多。按照课本编排顺序,先学交换律,再学结合律。同以往一样,顺顺当当过来了,学生掌握并能应用了。可是在检查作业时问题出现了:127 59 141,很明显的用结合律计算的题目,可学生却换成了59 141 127。于是战争爆发。我问学生:“这不是很简单的用结合律的题目吗?”学生说:“结合律简便,我只用交换律也很简便。”明显的强词夺理。我说:“结合律在这里只需要加一个括号就解决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上完《曹刿论战》,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学生说:“战争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残酷、惨烈、血腥,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感觉不到这些,文章只说“齐师败绩”,我查的资料也只说“俘获甲兵辎重无数,将齐军赶出国境”.我怎么觉得这个战争不够野蛮.”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10.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一带形成了这样一个习俗:“家里办喜事,亲朋要送礼。”就是这个讨厌的习俗,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1.
张锐 《教师博览》2002,(3):27-27
前几天看电视时四岁的孩子问我:“爸爸,鬼子是什么?”面对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来描述。战争和侵略毕竟离他们太远了,理解不了这一点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但是一位学生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是吗?”还没有等到我回答,他又加上了一句:“我想肯定是的。”面对他那张单纯和天真的脸我不知道如何来描  相似文献   

12.
活学活用     
《中学生数理化》2006,(1):14-14
美国一所法律学校,有一天考试刑法,教授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说:“如果您不让我考试及格则犯诈骗罪.”教授非常诧异:“这怎么解释?”学生说:“根据刑法,凡利用他人的无知而使其蒙受损失就是犯诈骗罪。”  相似文献   

13.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14.
<正>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了科学的论断。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是以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的事情”,鸦片战争“是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和。海盗战争”。但是,外国资产阶级的学者和中国的买办文人则极力歪曲鸦片战争的性质。他们把这次战争称为“通商战争”,把我争的发生,归于中国“通商制度不合理”,“中国官吏知识的幼稚”,以及林则徐在禁烟问题上不察外情,操之过急所引起的,如英国海军军官宾汉认为引起战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16.
育人与做人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有一回遇到一个乡镇企业家,当他知道了我是一个教师以后,就问我这么一句话。当时我愣了一下,就说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加特长,等等。他把手一挥,打断了我的话:“甭说大道理,我听不懂,你用一句话说一下。”我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上来。他嘿嘿一笑:“这问题太简单了,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话讲得太精彩了,每一个为师者都应好好体会体会这句话。那么“好老师”意味着什么呢?记得在好些年前,我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说:一位班主任老师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一位老工人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惯性物理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废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梦见足球赛“老师真对不起,我又迟到了。这是因为我梦到了一场足球赛。”“这和迟到又有什么关系呢?小明,请你解释一下。”“老师,您不知道,我梦见的足球赛进行得非常激烈,他们两局不分胜负,又延长了时间。”十分满意“喂,怎么样,弗瑞德利克。”父亲问:“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严伯春 《师道》2006,(4):31-31
今天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上课铃刚响,我便板书课题,故意少了题目中的双引号,学生在下面吵着提醒:“五角星应该有双引号!”我回头表示疑问:“为什么呀?”学生争着举手回答:“这五角星并不是真正的五角星,这是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后,里面的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学生的讲述一个比一个清楚,我知道学生对课文所讲的故事已是十分清楚了,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文章中的小男孩。“喜欢文章中的小男孩吗?”学生齐说:“喜欢。”“真的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告诉同学们。”我指名一个名叫侯唯希的女生起来读书,她面庞清秀,目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概念,我先打了一个比方,我讲:“有一批质量、大小、颜色完全相同的砖头,一部分砌成空心花墙,另一部分砌成实心厚墙,这两种墙的原料、结构和牢固程度有什么异同?”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然后,我再把“一块块相同的砖”与“一个个相同元素的原子”对比,说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其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的缘故。这样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同素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