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4,(8):10-11
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第28届奥运会我省又有8名健儿出征雅典,他们将在女子体操、男子游泳、女子自由跤、女子手球、男子划艇、女子铅球项目中一展身手。在出征雅典之时,让我们先来认识他们。为他们鼓劲壮行。  相似文献   

2.
一名“生长在世代清高人家”的女子给一位报刊主编写信谈自己的遭际:自己从小接受严谨家教,后离家赴上海求学,在校中亦从不曾和男生说过话。现在离校许久,外出行走常有男子在旁献些殷勤、说些疯话。上周日她与一女士同去影戏院,坐她右边的一位西装少年又对她献起殷勤。散场后她坐人力车回寓,只听后面说“快跟牢前面一辆女子的车子”!说这话的自是西装少年,他还护送她回寓,且主动为她付了车钱。这让她十分不安,遂写信请教“要用什么法子才能免掉这种为难”?  相似文献   

3.
张新月  铃带雨 《新闻天地》2006,(1):37-39,64
2005年11月1日晚8时,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报案,称他的女友被人绑架。按照报案人指引,民警来到一个瘸腿犯罪嫌疑男子住处,解救出一名手脚被捆绑、嘴被胶条封住的女子。该女子正是报案人的女友,然而当她获救之后,却将男友弃置一旁,扑向被警方戴上手铐的犯罪嫌疑人,恳求民警:“你们放了他,一切都是我愿意的……”当民警将他们三人带回派出所询  相似文献   

4.
由人 《新闻三昧》2005,(11):27-27
首都某报1月20日报道,记17日来到南京市地下物重点保护区雨花台区,走进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工地,看到4名男子在挖开的大坑中破开棺材,取出了两个白瓷瓶,一男子说,“这可是六朝时期的,最起码能卖到一万块。”另一人说,“走吧,明天再来。”四名男子收拾好工具随即离开。消息标题是《雨花台:记眼见盗墓贼,大白天刨开六朝古墓》。通篇看不出记对此采取了什么制止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辉 《今传媒》2004,(4):38-38
在6月9日的新浪网上看到一条《坚强男子被情人割开肚皮晾在屋中13小时仍生还》的新闻,很吸引笔者的目光。就让我们一同看看新闻中的男人是如何“坚强”的吧:哈尔滨市女子陈某因怀疑男友有外遇,竟用剔骨刀将其肚皮划开,使阎某的肠管及大网膜外漏,肚皮翻开。惊慌的陈某将房门紧锁,抢过阎某的手机不让他报  相似文献   

6.
名、字、号     
《出版参考》2005,(12):31-31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I)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8.
黄阔 《军事记者》2004,(2):53-53
相信大凡与字工作打交道的人都不会反对,“深度”,是衡量和检验一篇章重要的标准。“深度”,从大处而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化层次,从小处也可以反映出作的知识积累与写作技巧。因此,“深度”也就成了每一名军事新闻工作的必然追求。要把军事新闻报道写透写深,毫无疑问是一个长期积累、摸索和总结的过程,其中尤其需要在“深入”两个字上做章。  相似文献   

9.
1944年4月24日,贵州省晴隆县黄厂的荒野深山中,躺着三具地质工作者的尸体,两男一女,三人均遭枪击致命。年纪稍长的男子倒在崎岖的路旁的茅草中,另一名男子和女子倒在离山路不远的竹林中——男子遇害时还被绑在竹林中一棵粗壮的竹子上,年青女子倒在竹林中一处草甸子上,  相似文献   

10.
名、字、号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 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 (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 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 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 “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 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 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 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9日,《东南快报》刊发了摄影记者柳涛拍摄的一组题为“马路陷阱”的新闻图片,3幅组图记录下一名在大雨中骑车的男子狠狠跌倒的瞬间(见附图1、2、3)。这几幅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并在业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摄影职责与道德”的讨论。支持的声音是,摄影记者的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反对的声音是,记者的职责不该超越社会公德,现场的记者即使不是“守株待兔”,至少也应该选择先助人而非先拍照。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下旬。众多报纸都刊发了发生在四川的一条“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这条新闻说,四川宜宾地区一任姓乞丐与一名女大学生产生了纯真的恋情,进而海誓山盟。“即使要饭也要供女大学生上完大学”。几天之后,事情真相出来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任姓男子确有其人。但他并不象新闻中说得那么美好、善良,而是一个经常诈骗。并且玩弄女性感情的人。此人在当地臭名昭著。同他“相好”的女人也很多,人们不知道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位是“女大学生”。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但却使很多媒体上了当。几天之后,报道过此事的媒体重新报道事实真相,引起读者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13.
资讯广场     
目前没有一种增高产品有效广州远东美容院因实施“断骨增高手术”,导致一名女子双腿骨骼严重受损,不能正常行走,经司法鉴定属八级伤残。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说,近来全国范围内由于实施“断骨增高术”而致残的人高达数十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昭 《青年记者》2016,(28):71-74
一 2015年9月,德国一家网站报道,有名31岁女子在Facebook上散布谣言,称“一难民对一少女实施强奸后将其一只耳朵割下”,面临法律诉讼.当地警方宣称,这一不实消息破坏了公共和平秩序.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发布网络成文法的国家.按照德国司法规定,所有现实社会通行的司法规定也适用于互联网.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互联网言论可以成为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5.
季锋 《新闻三昧》2006,(6):37-37
最近,江西九江地区发生了5.7级地震,17人不幸罹难,10多万间房屋被毁,几十万群众被迫离开居所,为了防止余震,很多人不得不住在紧急运来的简易帐篷里。这无疑是一起大灾难,多家媒体赶到该地区进行采访。但某家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却这样询问两名男子:“帐篷是何时运到的?”答:“是昨天。”记者又问:“现在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吗?”这个问题使两男子愣了两秒钟,其中一个反应比较快,回答“差不多”。“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吗?”言下之意就是帐篷运来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灾民为了躲避余震,在寒冷的冬季只能住到街头的简易帐篷里,吃喝拉撒睡都不方便,这…  相似文献   

16.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17.
某日江南某报,有这样一个标题:“男子带黄碟回家,妻子看完黄片次日就出轨”。它在一些门户网站上获得了很高的点击。记者玄虚,是用故事的笔墨书写报道文体,甚至还有当事的人物心理。我不知道这是新闻,还是八卦;但其中一种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很真实的。当这位女子和她原来的同学有染时,报道这样下笔:“邻居听到单身的李某家里传来女人一阵阵的尖叫声,立刻引起了警觉,  相似文献   

18.
周果 《新闻前哨》2001,(4):26-27
中国男子足球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许多球迷赌咒发誓,再也不看中国队比赛,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违背“誓言”。究竟为何?笔者认为是“期待”在起作用。这种“期待”蕴含着亿万中国球迷的百种萦思,千种情结。因此,各媒体都想尽办法在足球报道中抢得先机。本文是笔者几年来在足球报道采写中“悟”的记录,旨在抛砖引玉,更好地开发足球报道的“能源”。 一、目击挖掘选准切入点 目击,是人们通过视线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视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85%以上是从视觉…  相似文献   

19.
曹显钰 《新闻世界》2004,(12):54-55
前不久,相关媒体评出2004年奥运会“中国最有价值的10枚金牌.大致是.刘翔110米跨栏.孟关良、杨军男子皮划艇.中国女排.罗雪娟女子100米蛙泳,李婷、孙甜甜网球女子双打,邢慧娜万米长跑.贾占波步枪射击.冼东妹女子柔道.张宁羽毛球单打.王旭女子棒跤。  相似文献   

20.
1872年8月,中国政府派出3o名幼童作为第一批留学生抵达大洋彼岸的美国。其后,又陆续派遣几批留学生赴美、德、法等国。中国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赴日是在1896年。据统计,自1896年至1911年,留日的官费和自费生总数已不下2万人。di封建社会的中国,历来是讲“男尊女卑”的,男女界限森严,所以,女子出洋留学的阻力自然比男子大。1902年冬,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其时,日本已有中国女学生十余人,她们大多是名门闺秀,随父兄夫婿自费出国的。中国首次派遣女子出国留学是1905年湖南省20名女学生到日本读速成师范科。两年后,奉天省女子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