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毕业论文,导师看了他的论文,说:“这文章不是你写的,你不可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来。”留学生说:“是我写的。《新概念英语》4册我都背熟了。”他的导师半信半疑,然后随机抽了一篇文章让这个中国留学生背。果然,他背得滚瓜烂熟。导师不得不信服,说:“我相信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了。”网络时代的今天,老师、同学们整天接触电视、电脑、影碟,家长也好、同学也好,往往忽略了传统的背诵。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古人留下的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还是值得我们保留的。背诵,就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说法。不是说,读熟唐…  相似文献   

2.
诚信妈妈     
星期五晚上,我看了一篇文章,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守信用,自己说出的话,要负责。妈妈检查完我的作业,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完以后,妈妈连声说:“这文章写得真好,做人一定要讲诚信。”我接着说:“妈妈,你总是说第二天要早起,跟我打羽毛球,可是,你每天都起得不早。”妈妈听了脸红了, 说:“从明天开始,我一定最早一个起床,跟你打  相似文献   

3.
第二身份     
张君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时的经历吧!”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有一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们不仅很快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活告诉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每天我回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心声     
一天,小宝贝美丽委屈地回到家。妈妈急忙问:怎么了,宝贝?美丽气冲冲地回答:都怪你!怎么给我取这个名字呢?别人老拿我的名字开玩笑。妈妈风趣地说:你叫美丽,别人才会叫我‘美丽的妈妈'呀!  相似文献   

5.
Fun Time     
快速行驶的借口哈利和莉罗在马路上快速行驶。一辆警车拦截了他们。“为什么开得这么快?”警察叫道。“我们的刹车不太好,我们想在出事之前到达目的地!”哈里回答道。一个家庭的争吵一对新婚夫妇吵架了。到最后妻子再也忍受不了而大哭起来。“我不在想和你有任何关系了。我要收拾东西回我娘家。”“好,亲爱的,”她丈夫说。“这里是车费。”这位妻子数着钱说“,那回程的车费呢?”成功的秘诀一天,一位父亲正在教育他的儿子:“成功的秘诀是信守承诺和聪明。一旦你承诺了某人,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遵守。这就是信守承诺。”“那聪明是什么呢?”儿…  相似文献   

6.
将进酒     
正故事说:有一天,一位爱尔兰人来到了都柏林的一家酒吧。在吧台上,他点了三大杯啤酒,然后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一一排开,再去依次喝完。好心的侍应生上前,提醒说:“先生,啤酒打开会走气的,您应该一杯杯来打。”这位先生听闻,先是感激,后哈哈大笑说:“小伙子,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两个朋友,他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而我现在坐  相似文献   

7.
您好!我四岁的儿子最近常常说谎,不是给其他小孩吹嘘“我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就是拿其他小孩的东西回家说是别人送的。我打了他几次不但没改,好像更槽了。朝阳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8.
送水大伯     
我家住在5楼,订有一家公司的矿泉水,送水的是一个小伙子。 一天,小伙子来送水,我问起他的家庭和送水的事。小伙子说,他妈妈卧床多年,药罐不离,每个月要花1000多元。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都来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相似文献   

11.
明明的妈妈送明明上幼儿园时,对我说:“老师,你要什么颜色的毛线?”我愕住了。我并没有说过要毛线,而且现在我也不想打什么毛衣呀。“什么毛线?”我问。“哎呀,老师,明明天天在家里吵,要快点打件毛衣给您送来。”嗬,我想起来了,事情的起因还在我的身上。前几天,明明穿了一件新毛衣上幼儿园.我说了一句:“明明穿新毛衣真好看,要讲卫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逼出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14.
小康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瀑布一样的黑发,端庄典雅的气质,既贤惠又能干。许多小伙子慕名来向她求婚,但都被回绝了。一天,又有3个小伙子来向她求婚,他们分别是来自天界的宙斯,海界的波士顿和人间的生活。小康姑娘面对这3个英俊潇洒魅力四射的酷哥,从容地说:“我向你们提3个问题,谁回答得令我满意,我就嫁给谁。”“尽管问吧!”3个小伙子齐声回答。“你们为什么要向我求婚呢?”小康姑娘用银铃般的声音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一个人呆在海里,只有鱼虾作伴,实在太寂寞了。”波士顿说。“因为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最能干的姑娘。”…  相似文献   

15.
寻找诺言     
应允别人的话,是诺言。应允别人的话,兑现和承诺后叫履行诺言。古语有“一诺千金”之说,可见诺言的分量之重。承诺也许会成为压在肩上的重担,但承诺也可以让人屹立于诚信的顶端,受人爱戴、让人敬佩。信守承诺,是人际交往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一个小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  相似文献   

17.
证人     
十字路口发生了车祸,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流血不止,围观的人很多,人们都眼睁睁地望着老太太在痛苦地呻吟。我见老太太痛苦难耐的样子,很是同情,赶紧掏出小本子和钢笔,微笑着对身边一个小伙子说:“兄弟,请帮个忙,在这儿签个名,写上你的通讯地址。”小伙子双手互抱,两眼一翻:“干什么?”我指了指摔倒在路边的老太太:“我想把这位老人送去医院治疗。”“那你送呀!现代社会需要你这种活雷锋。”“可是,我得找个证人,万一送她去医院,她子女说是我撞伤了她,我就有口难辩了。”“那你就别送,这么多人围观,你何必一个人逞能呢?君子动眼不动手!”“可…  相似文献   

18.
我学画画     
一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妈妈送我去跟朱伦老师学画画。第一天上课,老师先教我们画线段和图形。我觉得很简单,认为没什么好学的,就胡乱画了几条线段和几个图形交给老师。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似的,在我的画上稍加勾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出现在我的眼前。老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不能小看这些图形和线段,世界上很多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我听了老师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第三天……一天比一天学得难。但是,我没有泄气,而是鼓起勇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一句话点评:自己经历过的事容易写得好,写得生动。小朋友学写作…  相似文献   

19.
云阁 《良师》2011,(9):35-35
在美国的一家小酒吧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着钢琴。说句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所以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认真地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都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相似文献   

20.
1943年,波兰南部克拉科夫德国兵营的地下酒窖里,美丽聪慧的犹太女仆海伦·恺丝在善意的舒特拉(又名辛德勒)面前,诉说她为人奴隶的苦难:“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晚上,他(德国军官,大尉葛夫)就打我,他打我是因为我倒掉了晚饭汤里剩下的骨头。半夜里,他来到地窖问我要骨头,喂他的狗……”“我不敢再问他为什么打我,他说,‘我打你是因为你问我为什么打你’。”最后这句话像一根尖刺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口。残酷吗?惨无人道吗?这难道只是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法西斯暴行吗?我们中的许多人,孩童时或许都曾摔碎过碗,或许都曾被教师告过状。那时,我们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