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感市2006年中考数学第23题是一道源于教材(人教版《几何》第三册第199页第9题)的变式题.试题背景取于教材,将考生置于熟悉的环境中,让考生对问题感到既亲切又新鲜,增强了解题信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道中等难度的题目,解答方法多姿多彩,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的大众化,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三册简介(续)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陶雪鹤第五单元角和直角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改进:1.改变了编排顺序。现行教材对于几何知识采取集中编排的原则,把一些有联系的几何知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数学第五册第62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五年制第四册第114页练习三十的第12*题),是一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星号题。题目要求按照下面的条件编除法式题:  相似文献   

4.
全国1986年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试第三题确实是一道漂亮的几何题。它体现了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的精神。既不超“纲’’又符合国家教委关于降低教材难度的精神。考生根据本人的长处从不同角度解决本题,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能选拨出出类拔萃、适应三个面向急需的人材。这样的试题,对指导当前数学教学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在辅导学生平面几何总复习时,把一些互有关联的几何题目放在一起,作为例题或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证几何题的能力很有好处。下面,我举一组互有关联的几何题,这些题目中,有两个题(第一题和第七题)是全国统编教材上的习题,从课本的选题目的看,第一题(初中数学课本第四册复习题七第12题)是作为巩固所学定理的基本习题,第七题(复习题七第23题)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定理进行证题的能力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其余各题是在这两题的基础上经过类  相似文献   

6.
在统编教材五年制数学第十册第22页和义务教材五年制数学第十册第83页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下图是一根钢管,求它的体积。(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7.
<正> 贵刊2001年第3期发表了崔其新、曹峰老师《一道几何题的演绎》一文.文中原题曾多次出现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题中,它实际源自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第211页第5题.现对此题从以下两方面再作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此空填什么     
人教版九年义务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48页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__。教学中,这道题学生做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种是填π:1,第二种填的是157:50,第三种填的是π。最后师生讨论到底填什么正确,却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答案。填π:1,不符合题目要求,因为最简整数比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市某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测试中有如下一道题目: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006×7 357×9 3000÷8 5440÷6 据命题人介绍此题是参考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总复习第1题设计的。题目来自教材,属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和《调整意见》规定的考试范围。事实上该校三年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计算。但在阅卷过程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用除法进行验算的问题发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10.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高、直角平分线都是重要线段,它们都与三角形的三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中线和高与三边的关系十分明显,无需赘述,而直角平分线与三边的关系并非人人皆知。初中几何教材中未用定理的形式表述过直角平分线与三边的关系,也没有用适当的习题给予启发和引导。相反,教材中却有一道例题(《几何》第二册P.46),用了很繁琐的方法去求直角平分线的长。这于教于学都很不利。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直角的初步认识。(义务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102页。)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并能掌握直角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初步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3.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手帕、练习本、三角扳、纸、钉子板。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广东省的中考刚刚结束,笔者也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数学中考卷的真容.笔者注意到,和13年一样,14年试卷上的第24题也是一道以圆为背景的几何综合题.从考前的总复习、监考老师介绍的考场实情,以及学生考后的反映看,大多数考生对这道题是相当惧怕的.不少考生认为这种题"文字多,图形复杂",可能题目没看完就"投降"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们面对这种题,"只看半道题、只作半个图",一  相似文献   

13.
<正> 人教版九年义务制教材《几何》第三册第206页有这样一道题: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a,CA=b,AB=c,外接圆半径为R.求证:  相似文献   

14.
一道好的数学题目是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充分开掘、利用这笔资源,发挥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的教学功能是“减负增效、以少胜多”的教学理念的需要.本文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Ⅰ)》中的一道例题(P44例2),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原题:用边长为60c  相似文献   

15.
我所拟的一道题目展选作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试题的第五题.题目是这样的: “空间中有1989个点,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把它们分成点数各不相同的30组,在任何三个不同的组中各取一点为顶点作三角形.问:要使这种三角形的总数最大,各组的点数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16.
郭学文 《甘肃教育》2008,(22):18-18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第二册(下B)复习参考题的第二题,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如果教师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不同的证法,并通过引申与推广得出一系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孙明 《中学教研》2014,(8):48-48
2014年福建省数学高考理科第19题是一道平面解析几何中常见的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综合题.该题突出了解析几何的学科思想,如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等.同时对考生的分析、推理、转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解析几何中避免繁杂、冗长的计算,即简化运算,特别是洞察题目所给信息的内在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重庆中考数学B卷中的第18题是一道几何填空压轴题,是一道奇异题,题干很简洁,但设计别出心裁,思维含量高,颇有难度,思路开阔,解法灵活多样,给学生以无限的思考探索空间.据阅卷场反馈信息,答对该题的考生极少,平均分(满分4分)和得分率偏低.究其原因,解答此题需要添加多条辅助线,通过辅助线的铺路搭桥作用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基本模型图形,但是很多考生由于没有抓住添加辅助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第14届AIME(美国数学邀请赛,1996)的第14题,是一道关于几何计数的问题,题意如下: 150×324×375的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穿过了1×1×1的小立方体多少个? 此题表述简短,但实在吓人,复杂得简直令人无法想象,考生们大都放弃了。 解答此题,应当了解解空间几何计数问题的基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第8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