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学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将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时期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从文学制度角度,分析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佛教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宋两代是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从文学、哲学、艺术和风俗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佛教对唐宋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社会化和习俗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活跃于中国长安、洛阳、广州、泉州等繁华都会的回族先民,在时代、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汉文文学创作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族先民的汉文文学活动,既根植于伊斯兰文化,又纵 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新颖的美学风貌。它不仅对后来的回族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是德国文学的辉煌时期。此时的德国文坛曾先后交织在一起出现过四个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致使落后的德国文学达到了世界水平。然而,革命前出现的两个文学运动与革命后的另外两个文学运动就其文学特征和内容,作家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以及在联系德国社会现实等方面相差甚远,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这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革命后的现状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唐宋"宦游文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两代的宦游文学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独有的韧性。古人多从思归、送别以及闺怨三个角度反应宦游这一中国文化现象。在家与国的矛盾里,我们看到中国“士子”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如何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李惠敏《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讲述的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时间跨度并不大,从1917年—1986年,共70年的历史,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相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高等学校中文系科的教学计划,是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的事情。在这之前,不仅由于建国以后文学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由于左倾路线对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束缚,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文学研究,更遑论当代文学的教学。七十年代末期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催开了文坛齐放的百花,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发展。回顾建国以来文学运动和文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居功至伟。无论是山水游记、传记散文,还是寓言故事,都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特别是把寓言从附属的地位提升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从而开拓了中国散文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与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力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认识评价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鲁宁 《英语广场》2020,(26):16-19
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一股重要力量,重农派文学运动发生于美国南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遭遇极大破坏的特殊历史时期。本文从重农派文学运动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重农派运动在文学创作中对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做出的回应,并反思重农派文学中蕴含的环境诉求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为区域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出了特定的战时文化环境,而重庆文学发展正是以陪都文学运动这一具体样态来走向中国文学运动的中心,并且通过主流化与现实化的动态交互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区域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围、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则经历了现代历史上两次隐逸潮流。本文即是对中国隐逸文学的这种发展流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唐宋两代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唐宋化在中国化史上同样是影响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中国化史,可以发现政治结构与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就唐宋两代化特点谈谈政治与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极大,表现在:留学生对文学运动的发动,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等都是留学生;留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创新,代表人物王国维、鲁迅、张闻天、周扬、朱光潜等都是留学生;留学生在文学创作上的率先,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田汉、郭沫若、冰心、巴金、徐志摩等。应该有一部留学生文学史来充分总结留学生在文学方面的不朽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无论从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报刊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具有现代文学观念是现代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是在历次的文学运动及文学论争的过程中萌发的,报刊是现代文学观念传播的媒介。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大众媒介的登场,文学创作与接受逐渐演变为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报刊促进了现代投稿制度及稿酬制度的确立,催生了晚清以降“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更趋平民化,实现了现代文学的大众化。报刊为白话文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阵地,而报刊与白话文的结合,又促使政论文、报告文学等新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卉是唐宋两代文人热衷吟咏的对象,但唐宋两代士人的风俗习尚、审美观念各不相同,因而同是咏花,其在题咏对象上却各异,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花;同是咏梅花、牡丹,而写作重点、文学意蕴也各异。有必要从社会原因、士人心态和传统影响等方面对此类现象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是为人生,文学研究也同样是为人生.唐宋词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后世读者在文化心理和情感世界以及心理气质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唐宋词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李子孝 《教师》2012,(10):119-120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你注目唐诗宋词这两座高峰上时,"贬谪"一词会时时跃入你的眼帘。可以说,唐宋文学史就是文人的贬谪史。如果你列出此期文人的遭贬名单,肯定会使你触目惊心,也会使你在无限痛惜之余陷入深思中。由于他们的个性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被贬后的遭遇也就各不相同。唐宋贬谪文学记录了唐宋文人的贬谪史,唐宋文学的全面繁荣同样离不开唐宋贬谪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