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1985—1967)是我国著名的章回小说家,他毕生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和新闻事业,由于他才思敏捷,工作勤奋,在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小说、诗词、散文,其中仅中长篇小说就有百多部,总共约二千多万字,可说是著作等身。在20年代他几乎囊括了北京大报的连载小说,30年代他又包揽了当时中国南北报业中发行量最大的《申报》、《新闻报》等的连载小说。他可同时创作7部连载小说,在同行中创最高纪录。在连载小说创作界,被公认为第一流的作家。他的小说在报刊连载之后,绝大多数都出了单行本,而且仍然十分畅销,还有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小说大师,而事实上,新闻记者才是他的正业,他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在整个报业生涯中,他的支撑点都落在报纸副刊上。目前,学界关于张恨水新闻思想的研究不多,本文着重探讨张恨水在编辑副刊的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新闻思想,包括以小说反映社会新闻事实,予副刊以鲜明的新闻性;重视副刊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张新闻自由等。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连载小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磨砺,代表着报纸副刊所传达的编辑立场报纸定位和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市民读者的阅读审美是来自大众与通俗的结合,长篇连载一定要放下架子,让好看耐看说话。新形势下报纸遇冷,读者分流的现状,报刊连载选择必须类型化,才能符合各种读者的胃口。连续性是征服读者的关键,编辑处理作品要二度创作,每天结尾要像评书一样留下扣子或是像电视连续剧甩出悬念,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刺激读者的阅读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婷 《新闻世界》2012,(7):201-202
被称作"民国第一写手"的报人、作家张恨水先生,在其从事新闻业的三十年中,不论是主编副刊还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业绩都被业界视为典范。站在今天的角度,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重新审视张的工作,会发现张在那个时代试图通过报纸的副刊来建构一个知识分子的公共话语空间,其小说里也处处体现着公共空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文学的张力——略论张恨水副刊连载小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通常人们视其为通俗小说大家,而他把记者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再三说自己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写小说的。在26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他的岗位遍及内外勤及经理部,也动用积蓄创办报纸,是个多面手。他毕生的小说创作与新闻工作如影随形。张恨水小说以报纸副刊为主要流传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先生在《我和长篇连载》一文(刊《新闻业务》1962年第五期)中,谈到了报纸连载小说的历史,说:“报纸长篇连载小说这种形式,早在民国初年就出现了”。又说:“第—个在报上写长篇连载的是陈愼言,……后来我也开始写起来”。这两段话和事实是有出入的。以我所知,报纸长篇连载小说这种形式,并不自民初始,民国以后才开始执笔的陈慎言(注),也并不是给报纸写长篇连载的第一人。这种形式和这方面的作家,至少在上一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是近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报人。他当过记者、编辑、报纸经理人,致力于副刊,采、写、编、经营都很在行。在张恨水多年的办报实践中,他有着自己一贯坚持的报刊编辑思想,具体表现在:追求新闻真实性,报纸应当担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事,为国而言为民而言。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首推张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口人的一个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2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而说到张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还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报纸连载小说,最早见于清末的报纸上,如《老残游记》等。以后随着报业的发展,连载小说便成了报纸的传统栏目,也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报人小说,在文坛上也占有一定地位。我国一些著名作家也非常重视在报纸上连载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都在报纸上连载过。夏衍曾说过,你的作品要有影响就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趣味     
我国“连载小说”是从晚清时期兴起的。而最早的“连载小说”是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于1902年在《新小说》杂志上连载,接着是刘鹗《老残游记》的前二十回,于1903年在《绣像小说》月刊上连载,后来又连续载于天津的《日日新闻》。巴金的《家》、鲁迅的《阿Q正传》等名著,也都是以连  相似文献   

12.
我接受这部厚厚书稿的编辑工作时,对它在《艺谭》杂志上连载所获得的好评已有所闻。连载时书名是《张恨水评传》,而送来准备成书出版的书稿改名为《闲话张恨水》,其实里面扩充了两部分内容:创作的分析总结和作品系年。对作者的勤勉和谦逊的风度,我首先便有了个好印象。若冠名以“评传”,无疑会震人耳目,但作者不是张恨水的亲朋故旧,与张恨水本人更是没有直接的交往,缺少第一手的资料,加  相似文献   

13.
报纸刊登连载小说,由来已久。我国最早开辟“连载”专栏的报纸,当推1882年创刊的上海《字林沪报》。接着,1903年创刊的上海《国民日日报》也设连载栏目,该报连载的小说《南渡录演义》,因鼓吹反对清代贵族统治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各报选刊连载的屡见不鲜。著名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最初也是在报纸上连载发表的。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以通俗小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一生著有数百万字新闻评论作品的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从1918年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秋辞去北平<新民报>的编辑职务,张恨水从事报业工作达30年之久.他干过记者、副刊编辑和主笔,任过副总编辑、总编辑、报社社长,在新闻界有"全能报人"之称.  相似文献   

15.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争取读者的阅读是报纸副刊连载的终极目的,所以报纸副刊连载作品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连载作品要吻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要对所选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择适合读者受众广泛阅读的作品。副刊连载的作品选择和读者定位最为关键,曾经是报纸最大的卖点。要办好报纸副刊的连载,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创新,要调研图书市场掌握信息,因为编辑的修养,决定着报纸的品位。编辑要有大格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保持副刊连载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7.
一份报刊的编辑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岗位共同参与,其中,文艺副刊和正刊承担着同样的舆论导向责任,对报刊受众开发和维护负责。经济的"水涨"带来了多艘"船高",报纸文艺副刊的内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改变其传统的文学为主体,使其朝着专业化、杂志化前进。报刊围绕文艺内容开展,借助杂志化编辑手段来完成报纸文艺副刊总体的改变,从而确保新时代下人们的阅读需求受到满足,最终提高报纸销量。基于此,笔者展开本次研究,简单概述了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一些技巧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台港澳之窗     
香港600多万人口,据港报调查,港人还是喜欢看香港出版的文学作品。 香港文学作品,在出版以前差不多都在港报上连载过。香港70多种报纸,包括日报和晚报,几乎在副刊中都有连载小说。这些连载小说,是报纸受读者欢迎的内容之一。 港人文学作品,较受欢迎的是言情小说与武侠小  相似文献   

19.
(一) 连载小说既经产生,便成为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评论以及其他副刊作品一起,担负起服务于报纸宗旨的任务。著名小说《阿Q正传》是1921年鲁迅先生应《晨报副镌》编辑孙伏园约请写的,“一周一周地挨下去”,“大约做了两个月”。小说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全文九章,每章各自有情节波澜,却又相互珠连,随着人物命运主线的发展,故事层层演进,人物性格渐臻完成。《阿Q正传》的影响和意义勿须赘言,现代文学史上早有定论,而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鲁迅,有效地利用了报纸连载这块阵地,创造出现代文学史上振聋发聩的一座丰碑这件事本身,却值得我们重视。籍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连载,作为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社会传播样式,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价值。事实上,同是涉趣消闲文字,也有文野和格调高下之分,而真正的有识之士,从来就不看轻这样的“报屁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