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美学思想是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代文学史上,他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继承了我国古典美学思想,同时,他从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他自己诗词创作的实践,对美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斗”为核心的文艺美学思想。这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里,我试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重新学习了他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学习,将原著的有关论点,围绕到一个主题上,试图通过思考、联想和引发,揭示艺术反映的基本规律.1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说:文艺作品的基础和源泉,是社会生活;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古今中外广泛流传的文艺作品,都是真实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诗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必然结果:1.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2.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的实践结果;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4.
关于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早就有科学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又作了肯定而明确的解答。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理论是否正确,只有在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让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证明,“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此外再无別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特别用了“只能”、“再无別的”等斬釘截铁的语言,突出强调了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彻底坚持了真理标准问題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对于这个问題,我准备从以下兩个方面来淡一些粗淺的体会。第一,对真理的检验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完成检验? 在唯物主义看来,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性的认识就是主观正确地反映了客  相似文献   

5.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阐述了一个著名原理:“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的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根据这一原理,毛泽东进而号召文艺家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亲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美学思想中,诗论占有最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关注最久、论述最多的一种艺术。毛泽东同志艺术方面的审美趣味是非常宽广的,但比较起来,对诗歌的兴趣尤其强烈。他不仅创作了数十首举世公认的优秀诗篇,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有关诗的独特见解,这就构成了毛泽东的诗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讨。诗言志“诗言志”本是我国古籍《尚书·尧典》中的一句诗论名言,指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襟怀抱负的。毛泽东同志1945年9月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应诗人徐迟要求,亲笔题写了这三个字。很显然,毛泽东同志是借古代诗论来表达自己的诗论,是古为今用。作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中的“志”,长期以来被解释为经过封建礼  相似文献   

7.
1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文艺作品,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艺作品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由于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典型,更带有普遍性,也就能使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去了解历史活动的一般现象。这就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来说明一定条件下的历史活动提供了可能。恩格斯曾说过:“巴尔扎克在他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生义实践观有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明确指出“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实践一样是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毛泽东同志的科学实验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已有一些同志对“三  相似文献   

9.
重视实践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韩景阳,张彦春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实践,强调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反映在他的一系列理论著作中,而且在有关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叔本华的两句发人深思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四年多了,他老人家留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光辉,将不可磨灭地照耀未来。我们说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绝非一般的溢美之词,而是历史作出的公正结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并且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观察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段精辟论述,就是:“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泎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同样适用于观察教育问题。根据这个基本观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时  相似文献   

12.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同志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创作只不过是毛泽东同志革命生平之“余事”。然而这却是他和他的战友以及亿万人民群众伟大革命实践的形象写照,是他阔大胸襟、壮丽情怀的艺术再现。吟诵毛泽东诗词,就象我们面对雄奇峻拔的泰山,面对浩渺深邃的北斗,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油然而  相似文献   

13.
论陈云同志弄清“实事”的思想崇庆余陈云同志在他的著作中谈到,他在延安时期“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陈云同志对毛泽东著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最高层次上的把握,是他时毛泽东成功之道的高度概括。我们仔细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同志风趣地形容此行为“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他曾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赶建设新中国之考的基本思路。今天毛泽东关于“赶考”的思想内容仍不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财富。一赶经济建设之考,是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长久主题。经济建设的成败,是衡量政权得失的重要依据。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理出了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轮廓。他提出: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5.
文艺,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大事,越是社会发达、进步,越离不开文化生活。文艺的现状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民族的素质。本文就当前文艺问题谈一点看法,就教于文艺界方家。 一、文艺——人民,永恒的主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新形式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所说的工农兵,他曾具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即使是巨星陨落伟人长逝以后,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讲话》的基本精神,仍然衣被后世、光照文坛、厘定文心、砥柱中流,经受住了“反思”、“重估”、贬抑等种种考验,其基本的思想品位和精神蕴含,依然是我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价值圭臬和理论风范。当回首《讲话》精神走向文艺实践的五十年风雨历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在其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关注教育问题、重视教育改造、从事教育实践,是这位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其后又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亲身参与教育工作的一代伟人早期思想和实践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青年毛泽东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职业,他认为“教育为促进社会进化之工具”,因此,他曾把“教育问题”列为有研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写作理论方面作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对文章及写作现象的本质作过深刻的揭示和表述.他明确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本文认为,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才能获得可靠的材料: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才能把握反映对象的本质,写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的观念中,“人民”具有最崇高神圣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逻辑起点和价值终端.由这一基本价值观的逻辑延伸,“人民性”在毛泽东文艺观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并且由这一圆心伸发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各个方面,形成毛泽东文艺思想最基本的特征。他的文艺思想的择重点不在于阐述文艺的基本原理,而在于代表并反映了人民大众在文化上“均贫富、等贵贱”的愿望要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创见性表现在他把对艺术关注的重点从作家作品转向了读者观众,强调文艺创作、文艺家对于读者观众的依赖,这在后来新兴的接受美学理论中得到了响应和印证.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写作理论方面怍丁广泛深入的探究,对文章及写作现象的车质作过深刻的揭示和表述。他明确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本文认为,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才能获得可靠的材料: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才能把握反映对象的本质,写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