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在一定范围内陷入困境;叙事理论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分析德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叙事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2.
德育叙事,通过关注德育事件的真实,关注在千变万化的德育场景中教师的德育机智和个人智慧,既为德育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近年来,德育叙事或叙事德育作为一种提高教师德育素养的方法,在班主任专业培训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充分运用。一、德育叙事基本要素的解读在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叙事,就是将教育空间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各种变量,包括言语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隐的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德育模式已成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独特领域 ,其研究形态表现为一种新的以实践叙事为主体的理论方式。德育模式研究正在寻求对德育体制改革的赋权能力 ,努力成为推动德育实践发展的理性工具 ,它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理论价值 ,从指导个人教育行为延伸到指导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系统和作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4.
德育叙事,通过关注德育事件的真实,关注在千变万化的德育场景中教师的德育机智和个人智慧,既为德育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近年来,德育叙事或叙事德育作为一种提高教师德育素养的方法,在班主任专业培训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充分运用. 一、德育叙事基本要素的解读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叙事,就是将教育空间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各种变量,包括言语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隐的关系和变化,用灵活生动的叙事语言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正>德育叙事这种研究方法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逐渐运用于德育实践经验研究中。这样的叙事研究,是德育者了解德育和向别人讲述所了解的德育的最重要的途径,比较容易被一线德育工作者掌握和使用,德育叙事逐渐成为一门"显学"。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 ,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叙事及叙事研究的内涵、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研究的分类、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进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引起了教育研究的一阵躁动.它丰富了教育研究取向的同时,也引起了认识的质疑和争议.教育叙事研究和其他教育研究方法各安其命,相辅相成;研究者的叙事和教师的叙事各取所需,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然而对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却存在着误解.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研究气质.本文对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进行了论述,一般而言做教育叙事研究有三大步骤:做好准备工作走进参与者生活——收集整理叙事材料——撰写研究文本.此外,做好教育叙事研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由理论语言到生活化语言;研究者要与参与者保持交互主体关系;保持做研究的科学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话语,并在研究方法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和运用。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并得以较大的推广。教育叙事研究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适用于人文领域而不能运用于一切领域;教育叙事不等同于教育叙事研究,经验的表达方式也不能代替理论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必须加强自身方法的建设和学术规范的训练。唯其如此,教育叙事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其意义诠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叙事"有言语成品和言语过程两种含义,相应地"叙事研究"就有"对叙事研究"和"通过叙事研究"两层意蕴。教育技术领域讨论的叙事研究大都是"通过叙事研究",在讨论中要明确这种研究方法的背景以避免对叙事研究的矮化和泛化,同时应加强对叙事进行研究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叙事研究逐渐透入到德育研究领域,回归教育生活、唤醒问题意识、反思教育过程、沟通理论与实践成为德育叙事的理想追求。然而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内容浅薄化、叙事情节虚拟化等弊病。文章立足德育本真,回归生活教育扩大研究视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叙事内容,关注真实教育事件,以促进德育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的批判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叙事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多元对话的叙事关系变成单向灌输、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压倒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力图揭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13.
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叙事作为新兴的事物,随着德育叙事研究的深入,已经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然而,基于网络的德育叙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内容浅薄化、叙事情节虚拟化等弊病,背离了德育叙事的初衷。论文立足德育与网络学习的特点,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德育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德育过程。研究性学习承担着德育任务,具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传统学校德育的封闭性与局限性,拓宽德育的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团结协作、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价值的认识和对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Non-indoctrina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volves teaching children to engage in ethical inquiry. This means that, since ethical inquiry has the status of a craft, the students will be apprentices in that craft. The classroom becomes, for this purpose, a community of ethical inquiry — an ethical atelier where students learn the tools, methods,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which craftsmen associated with that tradition customarily utilize. It is only when one is adept at the generic procedures of reasoning that one can be adept at specifically moral reasoning, but to make the transition possible, the generic procedures should be taught within the humanistic and critical context of philosophy, and within the setting of a community of ethical inquiry.  相似文献   

16.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一种终极价值取向,是生活中唯一的善。现代人的实存状况和现代德育的困境,反映了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和人对自身存在缺乏终极的问询。德育应是以人为目的的德育,并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选择意识,成就人的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