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摆小棒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蓝色的小棒,你能用这4根蓝色的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师: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都摆好了吗?(学生齐答)师: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了。想不想看一下?生:想。师:这是我们刚才摆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生:(齐)正方形。师:第二个呢?生:(齐)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  相似文献   

2.
巧摆正方形同学们,请准备一盒小塑料棒(或火柴),动手摆一摆,你能想出许多有趣而巧妙的游戏,它能锻炼你的想像能力与思维能力。这个图形,你能移动五根火柴,让它变成两个正方形吗?好好想想,在脑海中摆一摆,锻炼自己的平面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2.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找规律的方法,并试着创造规律。三、教学准备:课件每生一张白纸、一根彩笔;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小磁铁;胶水。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了,你们看,这是大家布  相似文献   

5.
用九根火柴棒摆三个正方形(以每根火柴棒的长度为边长),怎么摆?许多人摆不出来,有人摆出如图1所示的形状:把正方形GHJI解释成压在正方形A肋C和正方形CDFE上的第三个正方形,也算勉强符合题意.   ……  相似文献   

6.
在三年级“长方形周长”一课的深化练习中,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操作活动(学具是火柴棒,一根火柴棒的长假设代表1厘米): 一、教师出示下面两个用火柴棒摆成的图形(用幻灯出示)。先让学生照图(1)的样子,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好,然后教师问学生:你能否移动图(1)中的几根火柴,使它变成图(2)的形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7页练习二十七第7题:“小林拿一些火柴棒摆了9个正方形。如果用这些火柴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多少个?”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本题时,只考虑一种情况,即用4根火柴棒摆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由算式:4×9÷3求得可摆12个三角形。其实这仅是本题一个答案,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本题答案不但不唯一,而且有无数个。  相似文献   

9.
一、启发教学,活动激趣。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揭示教材中存在的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用6根火柴棒摆成4个等边三角形,怎么摆?”一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讨论。在学生尝试未成功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在同一平面上,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谁还记得都有哪些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大家会用小棒摆三角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一性质把分数化成指定的分母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为以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基础。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学生动手分火柴棒。①把12根火柴棒子均分成2份,并说明其中的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数数有几根? ②再把12根火柴棒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数数有几根? ③把12根火柴棒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3份,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应用题时,教材先安排了"准备题"的教学。 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不一样。 片断一:(每个学生先准备15根小棒) 师:(挂上卡片)按要求摆小棒,然后填空。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3个2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棒,一会儿就摆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 行的几倍?  相似文献   

14.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5.
活动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末的实践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活动准备1.小组活动材料:一把直尺;一根长约60厘米的线;一张放大的不规则图形;长分别为3厘米、5厘米的小棒若干根;一张习作纸;一个透明袋,内装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份印有表格的练习纸。2.教师教具准备:各类图片,实物投影。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师:请各小组的同学看一看你们…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 初步建立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并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正方形的表象。2 能根据给的材料(小棒)围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幻灯机一台 ,胶片几张、作业纸。学生准备 :粗细相同的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的小棒各一根 ;20根火柴棒。活动过程 :一、预作铺垫 ,引出新课。在作业纸上预先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问 :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图形的名称?请小朋友们用笔描出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的长 ,并用准备好的四根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摆正方形…  相似文献   

17.
摆火柴     
①小兔和妈妈在桌上做摆火柴棒的游戏,③兔妈妈说:“现在要想把它变成6个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彤,小兔你能做到吗?”②兔妈妈用12根火柴棒搭成6个三角形。④小兔想r很久,也没摆出来。这时小灵通帮小兔想lLH了摆火柴的方法。小朋友.你知道小灵通是怎样摆的吗?摆火柴@东春 @蔡迎宏  相似文献   

18.
巧移火柴棒     
同学们,请你们移动4根火柴棒,把下面这个用12根火柴棒摆成的图形变成3个三角形, 并且要使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原来的正六边形的面积相等。聪明的同学们,赶快动手摆一摆吧!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也蕴含于日常中,你是否相信? 1.移火柴棒—巧移图形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这样的游戏:限制你移动火柴棒的次数,将由火柴棒构成的图形(或算式)重新组合成另一种.在数学上,图形移动,其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导入1.先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问 :你摆的是什么角 ?什么叫做锐角 ?什么叫做直角 ?钝角呢 ?(电脑出示 :)2.请同学们再用三根小棒随意摆一摆 ,看看能摆出哪些图形 ?同学们真聪明 ,摆出这么多种图形 !其中有一种是我们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3.看到这个课题 ,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板书重点问题 ,然后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性和分类。[组织学生两次“摆小棒” ,不仅达到“温故引新”的目的 ,同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主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