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存在无法持续发展、社会服务能力薄弱、实践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多种原因。因此,需要提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先进性"和"教学性",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数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问题.我们必须"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增强软实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就当前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立足校企双赢,制定和完善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运行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情感机制等在内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建设并良性运转,使之成为校企深层合作的桥头堡,成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教学基地,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校内真实工程场所。  相似文献   

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基地功能、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和保障基地管理企业化的需要.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解决高职院校服务优势欠缺、企业认识不足和政府作用缺失等问题,并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福建省省级精品专业,校企互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校企共建、深度融合,明确指导思想、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具有生产性特征、"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的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合作深度,分析了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属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表面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阐述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订单教育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厂一体化联合共建这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以长江工院发电专业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为例,研究发电厂及变电站动态模拟实训系统的组建及运行。  相似文献   

8.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校中厂商贸类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的分析探讨,提出校中厂校内生产性基地对搭建技能教学训练平台,实施职业化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创业意识,全面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中厂集校内生产性基地及教学、经营、服务于一体,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于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数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问题。必须“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增强软实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校中厂"是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深度校企合作的成熟模式,是集生产经营、"学做一体"教学、职业素质养成、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师资培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深度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针对已有的"校中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中存在的生产性与教育性矛盾、产品与供应链管理延滞等问题,提出机制创新、文化建设、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培养、师资训练以及管理优化是高职教育"校中厂"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高职教育中,学校将过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上,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工作岗位,这样就失去了高职院校原本应有的优势。大量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快速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展开探讨,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更好实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对情境化教学环境的需求,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校中厂"模式,并从创新平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效益机制、建立校企双师互聘机制、开发课程接轨机制、合作研发激励机制和"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为实施基于实际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运行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工厂"是将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从事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企业化的职业成长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剖析入手,结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实践,研究了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阐释内源型"校中厂"、外联型"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作用。提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观点。揭示并实施校企合作新的运行体制机制,通过"校中厂"与"厂中校"并行、搭建校企合作共育平台,使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解决教学与生产矛盾,实现校企合作育人。  相似文献   

15.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致使基地的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低、教学实训功能弱化,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基地建设的目标出发,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包括以“契约”为保障的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与管理的组织承载机制、实践教学体系随生产内容调整机制、学生实训“双师”指导与考核机制等,努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实践基地是一个难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校贷,企业还"的方式,与阳江市太仕模具有限公司共建了厂中校基地,探索了一套"双主体、三递进、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基地促进人才培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地区特色产业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绘如  刘李娥 《教师》2012,(17):28-29
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校中厂"是校企深度融合,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校中厂”建设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运作的基本情况、制约因素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产业升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专业为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平台,实现"场地共建"、"设备共享"、"资源共融"、"人才共育"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现代检测、设计与制造技术于学习、培训课程中,满足员工岗位变迁和企业发展需求。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行之有效,取得了众多成果,值得推广和复制。  相似文献   

19.
校企共建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有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适用人才,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科学的运营模式,设置必要的功能模块,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异同,揭示校企文化渗透与融合中"人"这一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校企文化渗透与融合的要点,以高职院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为例,展示校企文化渗透与融合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