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年初,热带太平洋明显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爆发的一些前期物理信号,这些大气和海洋中呈现的前兆信号与上次爆发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1997年同期非常相似。伴随着赤道西风的增强和暖水的东传,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即洋面以下)暖水不断积聚,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温也更加显著。到10月份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经比常年同期偏高2.0℃-3.0℃以上,发展成为21世纪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比国际上众多厄尔尼诺模型提前6-9个月未能给出正确预报的现状,在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海洋专项的支持下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预报系统(中科院大气所集合预报版本:IAP Leefs_CDA),则提前9个月以上对该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爆发、发展和强度给出了成功的预报,为我国的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厄尔尼诺预报系统的另一版本(中科院海洋所确定性预报版本:IOCAS ICM)也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上提供厄尔尼诺实时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重大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春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秋冬季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文章在介绍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特征、成因和影响东亚季风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影响,阐述了厄尔尼诺次年我国主雨带华南春雨和夏季主汛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华北东北雨期和华南后汛期)将出现降水增加,并给出2015年12月我国东部大范围环境污染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联系和对2016年我国主雨带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厄尔尼诺是起源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水事件,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的暖水及拉尼娜的冷水其源头均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温跃层附近,在那里加强后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上传输,到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后形成通常认为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当厄尔尼诺的暖水沿赤道向东传输时,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同时向北传输到北纬10.附近北赤道洋流所在的位置,并向西传输,在西太平洋向南传到暖池,形成一次拉尼娜的冷水源头.即在热带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洋中存在冷暖水相间的一个运动环路,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相间出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自1959年以来的11次厄尔尼诺事件对青海省降水量、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7年夏天,与常年不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为什么1997年的夏天如此反常呢?这是因为1997~1998年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环球同此凉热”。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年介休降水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1997年的厄尔尼诺造成的干旱及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媛  李乃杰 《科技风》2014,(17):205-205
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气候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和总结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经分析得出: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由于副高受其影响而导致了我国降水的一系列变化。厄尔尼诺翌年,我国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日前在中国气象局11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监测显示,当前厄尔尼诺现象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可能将给我国带来"暖冬"现象。自2014年5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持续偏暖,并一直维持至今。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厄尔尼诺海温升温幅度累计超过了极强厄尔尼诺标准。  相似文献   

9.
气候环境     
<正>全球气温1.5摄氏度增暖稳定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持续增加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蔡文炬教授、吴立新院士团队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多气候模式试验数据研究发现,即使全球增暖控制在1.5摄氏度,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仍持续增加,人类社会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是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变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分析1971-2020年嘉善县降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关系可知,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嘉善县降水较常年偏少的概率更高,冬、夏季降水距平变化较春季更加明显,其中秋季降水正距平变化最明显.厄尔尼诺年时,冬季降水变化具有年代际特征,2000年以前降水较常年基本上偏少,之后则偏多.当发生拉尼娜事件时,嘉善县秋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的概率更高,春夏季则相反,且冬、夏、秋季降水距平变化较春季更加明显.同时,嘉善县降水偏少的概率基本上集中在40%~60%,其中拉尼娜年春季嘉善降水偏少的概率稍高.通过皮尔逊xx2拟合方法检验可知,嘉善县降水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即二者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Walker环流近几十年的异常增强及其原因是一个不明确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布型的厄尔尼诺下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近几十年愈发频繁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是太平洋Walker环流增强、整体愈发偏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80~90年代典型的四次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半年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同期值比较发现,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季为冷冬,气温较常年气候值偏低;0厘米地温出现异常偏低;气压存在偏高、偏低两种类型;厄尔尼诺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蒸发量和日照呈减少趋势,没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正厄尔尼诺会加重雾霾吗?北京气象局的专家分析京津冀雾霾"凶猛"的成因时,指出厄尔尼诺事件是京津冀地区雾霾频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专家解释说,经常影响北京的冷空气是西北路径下来的西伯利亚冷高压,由于厄尔尼诺的存在,西伯利亚冷高压比较弱势,冷空气南下很难,容易形成无风的静稳天  相似文献   

14.
ENSO事件对西藏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9年以来夏季发生ENSO事件与西藏23个站点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当年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增强或开始发生当年除藏北一线、南部边缘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平均值或略多外,其余大部以偏少为主。拉尼娜事件当年,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南部与之相反。通过旱涝等级指数特征时间函数和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分析,在厄尔尼诺发生当年西藏主要农区降水量偏少或甚至为严重干旱,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强厄尔尼诺年为全区性干旱。拉尼娜发生当年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少,而中部以涝为主。由于西藏高原地形复杂,区域降水明显,如果仅用全区降水特征向量时间函数与ENSO的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各地区的具体降水状况与ENSO的关系。为此用全区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中对西藏主要农区7个代表站(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浪卡子、昌都、林芝),夏季(5-9月)降水距平及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和两个不同事件中的降水差异体了重点分析。总之西藏地区最严惩干旱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当年,洪涝最严重的也是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当年,由此推断,ENSO不仅预测西藏地区旱涝发生提供了某些物理依据,而且也可作为西藏中部农区发生旱涝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15.
恐怖的“圣婴”——厄尔尼诺,1997年可谓出尽了风头,在折腾了几十亿人后,还上了新闻排行榜——1997年底世界各大新闻媒体推出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几乎都提到了它。现在,1998年已过一半,“圣婴”在翻天覆地之后悄悄退场了,但我国反常的天气似乎并未结束,不仅江南阴雨绵绵不绝,北方的降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4):337-339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的主要特征是东太平洋赤道带海域的海水温度出现非周期性、年际(几年)时间尺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它是赤道带东、西太平洋间大尺度范围内海洋、大气物质迁移和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El Nino事件的出现将会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变化,诱发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酿成巨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例如 1982-1983年的El Nino事件,造成80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17):68-69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流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初,美国气象部门警告说,今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人们可能对“拉尼娜”还不甚熟悉,那么,“拉尼娜”现象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厄尔尼诺说起,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一对孪生兄妹。“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尼娜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冷事件,而厄尔尼诺是与…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本世纪后,极端天气的出现已经不是零星事件了。在美国,仅2011年便发生了14次极端天气事件,每次都造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日本,2011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我国长江流域当年却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在俄罗斯,2010年出现了几个世纪以来最炎热的夏季,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则遭遇了创纪录的降雨。在今年已过去的大半年中,极端天气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助威下愈演愈烈,全球很多地方,包括我国  相似文献   

20.
1984年,中国学者在云南澄江寒武纪地层发现一批丰富多彩的古化石群,迅速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美国《纽约时报》据世界一些著名科学家联合建议,将此列入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德国古生物学家赛拉赫(Seilacher)等著名学者认为,“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是生命历史中最伟大、但也是了解最少的一次生物事件,而中国澄江动物群拥有解开这个谜的线索。1寒武纪大爆发——生命进化史中的突发生物事件科学研究发现,在具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上,只是到了距今约35亿年前的某个时候才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