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法,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荷兰等15个国家的127个移动图书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其次,对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151个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调研,并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开通时间、普及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最后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移动服务列表,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做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省内36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开通时间、访问途径、服务方式、合作厂商以及服务收费等情况,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诸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蹊 《晋图学刊》2021,(1):37-44
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对我国20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五种主要方式: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环境嵌入式服务、新媒体平台服务、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自助图书馆服务。并结合相关应用案例,对我国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述为向读者提供自由获取馆藏信息资源的途径,在对移动服务状况、读者需求和移动设备持有现状等进行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图书馆构建了一个基于WAP协议的"北京大学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系统主要围绕应急服务、交互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指出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提供移动服务,以及用户移动行为习惯及需求的变化,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将朝着"独立"、"整合"和"创新"的统一客户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在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从多媒体信息服务、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移动服务等方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全媒体信息服务的内容更新及机构重组.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主要实现方式为短(彩)信方式、基于浏览器的服务方式、客户端(移动)应用程序,服务内容主要有续借、预约等图书流通相关服务及信息公告、移动阅读等。但是无论从实现技术还是服务内容来看,服务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从发展角度及广泛适用性来看,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应该包括延伸型图书馆移动服务、单一型图书馆移动服务、融合型图书馆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我国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体系的修订以及最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用户更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文章以我国最早开始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23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方式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利用完全第三方开发的APP服务读者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在利用APP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利用APP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模式.文章通过网络调研,从开通情况、揭示方式及服务项目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智能移动服务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此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移动网络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在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阅读服务的策略,指出高校图书馆该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移动阅读需求拓展图书馆的工作内涵,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正进行服务转型,从传统服务方式转向移动服务方式。在此背景下,微信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便捷、低投入、高回报的微服务平台。主要以39所医学院校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调研、内容分析、个案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认证情况、账号类型、服务菜单栏、首次推送消息时间、月推送频率、最近文章点击量、图书馆官网微信二维码位置等进行调查,以分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俊翘  张滢 《图书情报工作》2012,(Z1):87-92,120
梳理南沙区图书馆外包前的情况与困难,认为编制少和新开放是南沙区图书馆的主要特点。简述其招标过程,对图书馆外包的服务情况、图书馆管理层、外包人员和读者进行调研,发现南沙区图书馆的外包服务总体令人满意。在此基础上,归纳南沙区图书馆服务外包的特点为从基础做起和部分业务完全外包,指出该馆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南沙区图书馆服务外包经验的推广条件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42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络访问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推广方式、是否与第三方合作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南省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读者认知度、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加强多方合作、开展深层次的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龙泉  谢春枝  申艳 《图书馆论坛》2013,33(3):60-64,24
文章以USNews-QS2011世界大学排名前30位国外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选择拥有移动服务的25所图书馆,通过网络调研,了解其移动服务的开展情况,分析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特征,提出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提升移动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国家图书馆和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问卷调查、有效性测试等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并与美国排名前25位的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普及率偏低,服务模式主要为WAP和APP;移动服务和移动资源 较为丰富,移动服务具有良好的个性和交互性,但存在移动服务体系不完整、移动服务缺乏创新性、知晓度较低、有效性整体不高等问题。中美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各有所长,中国图书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移动服务和移动资源,而美国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与移动终端结合得更好,馆藏信息的展示效果较好。图6。表3。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纽约州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调研,印证移动时代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正向移动化服务转移:①90%以上受访图书馆已可为移动设备提供服务;②一半以上图书馆网站优化后支持移动设备的服务项目可达6项甚至更多;③图书馆支持移动设备访问的主要范畴是目录访问和数字化内容,通过社交网络服务应用平台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入已成为绝大多数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的主流;④提供移动设备服务已列入图书馆规章或计划中。希望此次调研结果能给图书馆、网络技术部门以及信息系统专家和相关人士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应用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以用户原创内容、互动分享关系、自组织活动和参与式服务设计为特点的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从用户视角入手,探究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理论模型。[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对1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提炼影响用户参与的因素,并对因素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影响用户参与的4个主范畴,即基础服务质量、社群化服务价值、用户社群化关系和参与式服务设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理论模型,帮助从用户角度深入了解移动图书馆社群化服务的构建方向,为移动图书馆未来在资源组织、服务更新等方面完善自身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